應該給“目睹犯罪”的小孩精神賠償
- 發(fā)布時間:2015-04-20 04:20:58 來源:寧波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郭敬波
前不久,市民吳女士帶著4歲的兒子,在翠柏路被一男子奪走了手中的拎包。讓吳女士最心疼的并非包內(nèi)的財物,而是孩子當場被嚇得哇哇大哭,回家后還一直嚷嚷著“有壞叔叔”……據(jù)悉,該案已經(jīng)告破,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刑拘(4月15日《錢江晚報》)。
李某終將被依法嚴懲。但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吳女士的小孩,這么小年紀就看到了最“少兒不宜”的陰暗面,用什么去撫慰他受傷的幼小心靈?
我國的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也就是說,精神損害賠償只是針對受害者,且只有“人身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才能主張。吳女士的兒子雖然受到了極度驚嚇,但也只是個“旁觀者”,無法得到精神損害賠償。
但在國外,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秶獙挿旱枚?,甚至有一名美國家庭婦女狀告某足球俱樂部奪走了她的“球迷”丈夫,法院判決也支持了她的精神賠償請求。這在我們看來未免太夸張,但美國精神賠償?shù)摹芭杂^者規(guī)則”卻值得我們借鑒。
“旁觀者規(guī)則”,即旁觀者因目睹別人被侵權而遭受精神損害,可以得到賠償。當然,“旁觀者規(guī)則”中的旁觀者,并非是指不特定的“路人甲”,而必須是受侵害人的近親屬。目睹自己的親人受到暴力侵害,所受的精神損害不言而喻。因此,給“目睹犯罪”的小孩一些精神賠償,是理所應當?shù)摹?/p>
不否認,即便得到一些精神賠償,也無法彌補小孩的心理傷害。但應該看到,“精神賠償”除了是對心理受損者的一種撫慰之外,還帶有一定的懲罰性和導向性。試想,李某選擇吳女士下手,不正是看中她帶著孩子,“顧人不顧財”,才更容易得逞嗎?如果我們也有“旁觀者規(guī)則”,至少能給犯罪分子另一種心理威懾:搶奪帶著小孩的婦女,不但要罪加一等,還要多賠一份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 最嚴調(diào)控下滬深房價仍漲 人口老齡化影響三四線樓市
- 樂天大規(guī)模退出中國市場 供應商趕赴北京總部催款
- 北京16家銀行上調(diào)首套房貸利率 封殺“過道學區(qū)房”
- 10萬輛共享單車僅50人管遭質(zhì)疑 摩拜ofo優(yōu)勢變劣勢
- 去年聯(lián)通、電信凈利潤均下滑 用戶爭奪漸趨白熱化
- 奧迪否認“官民不等價”:優(yōu)惠政策并非只針對公務員
- 季末銀行考核在即 一日風云難改“錢緊錢貴”現(xiàn)狀
- 美圖7小時暴跌四成 虧損業(yè)績?nèi)绾沃?00億市值受拷問
- 監(jiān)管重壓下P2P退出平臺增加 網(wǎng)貸行業(yè)進入冷靜期
- 配資炒股虧損逾百萬 股民將信托公司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