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財經(jīng)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熊錦秋:理性看待A股縮量 “量為價先”非金科玉律

  最近A股市場交易量在低位徘徊,即使上漲幅度也不大,有觀點認為這說明市場缺乏信心,未來沒有上漲行情。筆者認為,成交量并非市場信心的直接指標,即使成交量沒有放大也不能斷定市場不能走好。

  A股市場有“量為價先”的說法,投資者普遍認為,沒有成交量,就難有大行情。的確,對于資金推動型的投機性行情而言,只有后續(xù)資金持續(xù)不斷進場推動、成交量不斷創(chuàng)新高,指數(shù)才有可能攀高。

  在股市屢次資金推動型投機行情中,散戶們紛紛將風險拋諸腦后,加碼投入、甚至融資投入,交易量頻創(chuàng)紀錄。

  不過,對于成熟市場而言,“量為價先”并非金科玉律。比如美國股市從2009年至今,基本處于單邊上升通道。隨著美股各類指數(shù)逐級走高,成交量卻并沒有同步放大。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股市2013年日均成交額較2009年的峰值下降約37%。

  從理論上講,股票成交量大小與股價后市是否上漲沒有直接聯(lián)系。股票交易有買方必然就有賣方,即便一只股票交易量很大,只能說明不少投資者看好該股急于入場搶籌,但同時也說明有等量的投資者看空該股拋售離場,因此對后市走勢并沒有太多指示意義。

  從實際來看,股票交易放量,不排除一些做手利用“量為價先”的市場固有思維進行對倒放量,這是請君入甕的騙局。

  真正決定股市走勢的永遠是市場的多空博弈。即使成交量極小,但若股票投資價值凸顯,多數(shù)持股者信心充足、不愿拋售籌碼,而買方又急切搶籌,這同樣可以出現(xiàn)縮量上漲局面。

  當前A股市場成交量相比5、6月份大幅減少,原因有不少。首先是很多資金高位套牢,只能就地臥倒,基本不再交易。其次是前期監(jiān)管部門加大打擊力度,抑制了游資對倒操縱的交易沖動。第三是監(jiān)管部門對程序化交易的規(guī)范以及對其中違規(guī)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大,對變相T+0交易也形成較大制約。第四是投資者融資杠桿逐漸降低,減少了活躍資金的交易規(guī)模。

  在筆者看來,目前股市縮量交易,其實是求之不得的大好局面。交易縮量,也可看做是持籌投資者賣意較弱,籌碼處于相對鎖定狀態(tài),市場出現(xiàn)暴跌的概率大幅降低,有利于維護市場穩(wěn)定。

  交易縮量,市場付出的交易成本也相應降低,這等于減輕了投資者負擔,有利于市場休養(yǎng)生息。市場操縱者對倒放量騙局少了,變相T+0套利的機構少了,散戶受到盤剝的概率也大大降低,這有利于建設一個風清氣正的“三公”市場。

  普通投資者不必再迷信“量為價先”這些老舊條條框框。這些經(jīng)驗或許只能適用于資金推動型的投機市場。當前監(jiān)管部門的連環(huán)穩(wěn)定舉措,正在推動市場向更加成熟、科學的方向發(fā)展,相信交易量、換手率也將逐步向成熟市場靠攏。

  投資者無需將成交量與市場信心掛鉤,正如上面所分析的那樣,兩者之間并無必然聯(lián)系,成交量至多只能是“投機信心”的反映。

  沒有成交量放大,股市也可能上漲,投資者無需擔心市場缺乏增量資金推動、陷入存量博弈尷尬局面。只要股市越來越規(guī)范,增量資金將源源不斷。當然,穩(wěn)定市場是個漫長的過程,而今后增量資金的入場,也將是一個緩慢的釋放過程、而非之前羊群式入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