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內:高品質源于三萬次零失誤的匠心獨具
- 發(fā)布時間:2015-07-17 07:36:10 來源: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壽司之王”小野二郎的門徒要花十年時間練習基本功才能開始煎蛋;而林內的工人在上崗之前僅鉚螺絲釘這一項就要完成三萬次的零失誤操作……
這種匠心原則在日本的各類生產組織中一以貫之。近百年來,它被證明是林內這樣的制造企業(yè)完成自我更新的不二法門。
燃熱產品制造常被看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事實上,在這稀松平常貌不驚人的生活電器背后,其實是對復雜精密制造工藝的開發(fā),是數量龐大的無差別人類勞動。
上海林內工廠里有一位工人專職焊接熱交換器,在那個車間,只有他能做這件事。技術難度在于,每條熱水管的間距極近,焊接時很容易漏掉焊接點,導致產品在日后使用中出現漏水現象。
當時,這位工人每天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都用在研究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半年后,他終于找到了解決方法,也練就了無一失手的熟練度。訣竅就在于用恰當的力道將熱水管掰開恰到好處的縫隙,焊頭伸進去焊接全部焊接點,又不至于影響整體功能和效率。
更多的技藝誕生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建立、推翻、再建立”中。在日本林內大口工廠的模具加工車間,共有2100多種模具在這里進行修改??倲挡贿^五六個的工人是林內手工技藝了得的匠人,經常會有來自林內海外公司的員工研修制造工藝的核心技術。
人工技藝也正在批量化地出現在機器上。在大口工廠僅鈑金部門一個生產線就有25個機器人(機械手),它們在像人手一樣靈活地進行組裝調配。
工廠長石川說,工廠把老工人做工的方式錄下來,編程后輸入到機器人,再在實際操作中進行調節(jié),最終讓這些機器人能完全模仿熟練工人的動作,并達到人工的精細程度。
現在大口工廠的鈑金生產線上,零部件比較多的部分都由機器人順序完成,零部件比較少的程序會由老員工來做,而這部分也在漸漸地機械化。
“即使成本高一些,重要零部件和設備也要原廠自制,熱能核心技術原廠研發(fā)?!鄙虾A謨裙緺I銷部長王延紅說。
歐陽月燕是上海林內生產一部第二制造課課長。他說,如果要模仿林內的產品,就必須要有相同的機器和工藝,但是這個車間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設備都不是標準機,市場上買不到。
這位老匠人并不擔心車間里的機密技術為人竊取,因為“你可以看懂我們的加工方法,但你不知道怎么去實現它。哪怕實現了,也達不到這個精度。”
林內的車間里,匠人精神其實并非依靠來自辦公室的指令和墻壁上的匠人標語的激勵,而是流淌在人手與機器的碰撞打磨之間,并在心口相傳中翻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