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謠言是對消費者知情權最大侵害
- 發(fā)布時間:2015-06-09 07: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金瀟
- 食品謠言大家談
食品企業(yè)與網絡謠言的斗爭,像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持久戰(zhàn),在這過程中需要食品企業(yè)不僅要有耐心,更要結合中國互聯網的特點與受眾習慣去智慧地溝通與處理。企業(yè)最佳的危機處理方法就是與政府有關部門和媒體合作,在快速得到部門權威性澄清信息后,及時發(fā)布,快速將網絡謠言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
作為一名在食品行業(yè)浸淫二十年的資深食品人,近幾年發(fā)生在食品行業(yè)此起彼伏的“謠言事件”令人無奈,由此受影響的絕不僅是食品行業(yè)各企業(yè),消費者知情權受到的侵害和影響往往為大家忽略。
一個真實的例子:我的女兒還在上小學,她曾問我“媽媽,肯德基養(yǎng)的雞是有好多個翅膀嗎?”“康師傅是日本企業(yè)嗎?那里的方便面是不是真的用地溝油做的?”我問她從哪里聽到的這些信息,她告訴我是“班里同學告訴的”,同學也是“媽媽告訴她的”。
這是一個讓人痛心的事。很簡單也很基礎的食品安全信息被謠言扭曲,而且已被孩子相信,在成長中這些兒時接觸到的“偽科學知識”可能會一直跟隨并影響孩子,讓她們不敢去選擇那些其實很安全的食品。這種食品網絡謠言難道不是對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最大的侵害嗎?
康師傅本身也是網絡謠言受害者,從“日本企業(yè)”到“為購買釣魚島捐款”到最近的“從越南進口地溝油”,這些惡意且違背常識的謠言在互聯網社交平臺不斷產生、發(fā)酵??祹煾灯褚言谌珖鄠€地區(qū)針對網絡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提起刑事舉報和民事訴訟,起訴40起,索賠近5000萬元。隨著后續(xù)法律工作的展開,將會起訴一批惡意造謠傳謠者,預計索賠金額超億元,這無論在被告數量和索賠金額上都將是打擊網絡謠言以來最高的。
食品企業(yè)與網絡謠言的斗爭,像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持久戰(zhàn),在這過程中需要食品企業(yè)不僅要有耐心,更要結合中國互聯網的特點與受眾習慣去智慧地溝通與處理。
首先,需要與消費者真誠、智慧溝通。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爆出,確實影響了消費者的信任度,也增加了消費者的“食品焦慮”。這種“食品焦慮”使得消費者對謠言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tài)度,在無法做出判斷時選擇回避,即“不買”。
對此,康師傅的態(tài)度是“主動溝通,努力取信于民”,這也是康師傅投入8000萬元在上海創(chuàng)建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的目的,讓其成為食品科普展示和交流的窗口,邀請消費者走近康師傅,“因了解而認同,因認同而安心”。另外,大學生是網絡社交的主要和重度用戶,康師傅今年攜手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等發(fā)起針對大學生消費者的“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創(chuàng)新大賽”,作為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主題內容之一,希望他們能成為主動破除食品網絡謠言的主力。
其次,與政府和社交媒體平臺攜手快速清理謠言。現在使用“個人社交媒體”的用戶呈幾何級增長,這些活躍在網上的“個人社交媒體”似乎并沒有接受過網絡平臺的相關培訓,國家對相關領域的立法和監(jiān)管也相對滯后。網民發(fā)布信息時不會意識到自己還需承擔相應責任,甚至已觸犯法律而不知,大量未經證實、情緒化嚴重的謠言因此迅速傳播。
而食品企業(yè)應對謠言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謠言傳播的速度,網上的一鍵轉發(fā)就能在幾分鐘內影響身邊的數十人甚至上百人。這個時候,企業(yè)最佳的危機處理方法就是與政府有關部門和社交媒體平臺合作,在快速得到部門權威性澄清信息后,及時在社交平臺發(fā)布,清理謠言,才能快速將網絡謠言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
另外,我們發(fā)現,雖然有些謠言是因消費者的誤解或信息來源片面造成的,但相當大部分的謠言屬于別有用心的相關利益方“精心編造”,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之所以有人敢鋌而走險惡意編造謠言,還是因為違法成本極低而收益極大。幾篇微博和微信的文章配以聳人聽聞的標題,擴散開來對企業(yè)造成的損失輕則數百萬,重則上億,還有不可估量的消費者對品牌多年積累的信任和好感喪失。
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要使用法律武器維護企業(yè)自身合法權益,讓網絡謠言的“幕后黑手”受到法律嚴懲。本質上,“惡意誹謗”是違反法律的犯罪行為,盡管現在司法取證與訴訟的過程漫長且難言賠償合理,但只有對法律的敬畏與正義之氣常駐人心,才能從根本解決惡意謠言的不斷產生。
李宜霖(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新聞發(fā)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