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財經(jīng) > 證券 > 新股動態(tài) > 正文

字號:  

威龍股份逆勢擴張之謎:醉翁之意不在酒

  • 發(fā)布時間:2015-06-29 10:01:33  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龍股份”)是一家從事釀酒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及銷售的公司,其產能利用率長期保持在低位,然而就在其低產能利用率的大背景下,公司在本次招股書中卻宣布要大幅擴張。讓記者奇怪的是,現(xiàn)實經(jīng)營上正進行著大量減員、壓縮產量動作的威龍股份為什么在招股書中表示要擴大產能呢?其上市目的到底為何?

  產能利用率低下

  威龍股份本次募投資金項目有4個,分別是1.8萬畝有機釀酒葡萄種植項目、營銷網(wǎng)絡建設項目、償還銀行貸款項目和4萬噸有機葡萄酒生產項目,計劃投入的募集資金金額為51543.37萬元。

  在這4個募投項目中,1.8萬畝有機釀酒葡萄種植項目是在此前已有機認證的2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基礎上新建的。從此前2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取得的效果看,成效并不明顯。據(jù)招股書介紹,2012年至2014年,公司從合作共建基地采購的釀酒葡萄的價格依次為3216.26元/噸、2852.07元/噸、2718.50元/噸,外購釀酒葡萄的價格逐年下降中,而在同期,公司自身種植釀酒葡萄的單位成本依次為3361.01元/噸、4227.73元/噸、5841.28元/噸,單位成本報告期內逐漸在快速增加,尤其是2014年,其單位成本竟然是外購釀酒葡萄的兩倍有余。既然自身種植釀酒葡萄的成本在不斷增加,那么其有機釀酒葡萄種植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又有多大呢?這豈不是種的越多,成本增加就越大嗎?

  同樣,我們再來看看其4萬噸有機葡萄酒生產項目。據(jù)招股書介紹,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釀造4萬噸有機葡萄原酒和灌裝生產1萬噸有機葡萄酒。項目建成后第2年項目達產,每年新增營業(yè)收入57460萬元,按企業(yè)所得稅率25%計算,年均凈利潤9602.34萬元。從威龍股份的描述來看,似乎前景一片大好,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由招股書提供的信息看,截至2014年,威龍股份已經(jīng)擁有了4萬噸的產能,而即使現(xiàn)有的產能,該公司也不能做到充分利用,報告期內,威龍股份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66.51%、53.49%和57.36%(見表1),這樣的產能利用率應該說并不高,而實際上,威龍股份這里所說的產量,并非完全自己生產的產量,其中還有很大一部產量是由外購葡萄酒原酒調配而成的。

  據(jù)招股書介紹,2012年至2014年,公司自身種植、與種植基地建設方合作和市場收購的釀酒葡萄外,公司還從國內外采購葡萄原酒。2012年至2014年,公司采購的葡萄酒原酒數(shù)量分別為14110.73噸、5044.34噸和1670.01噸。這意味著,如果除去外購葡萄酒原酒部分,則公司產能利用率還要下降很多。

  銷售渠道不暢

  一方面是葡萄酒原酒生產量在不斷減少,而另一方面其存貨數(shù)量卻依然很高。截至2014年底,其存貨金額高達6.63億元,其中產成品和發(fā)出商品金額就高達1.56億元。

  如今,威龍股份選擇逆勢擴張,準備上4萬噸有機葡萄酒生產項目,如果募資成功,算上之前的產能,其總產能將會翻一番達到8萬噸之巨。在目前產能利用率如此低的背景下,其又有什么理由來擴張產能呢?且新增的巨額產能又該如何消化呢?

  近年來,葡萄酒市場并不景氣,威龍股份業(yè)績出現(xiàn)明顯的下滑。據(jù)威龍股份財報顯示,2012年至2014年其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雙雙下降,其中營業(yè)收入從2012年的7.98億元下降到了2014年的7.14億元,下降幅度為10.53%,而凈利潤卻從2012年的8497.54萬元,下降到了2014年的3529.10萬元,降幅高達58.47%。

  另據(jù)招股書介紹,威龍股份2012年商超直銷的金額高達1.80億元,占其銷售總額的22.84%,但到了2014年,商超直銷的金額已大幅下降到了0.84億元,占其銷售總額的比例下降到11.92%。對于這一現(xiàn)象,公司解釋為,由于電子商務的快速發(fā)展,商業(yè)連鎖超市整體經(jīng)營受到一定影響;公司根據(jù)外部形勢變化,主動壓縮了商超直銷渠道的資源投入,將部分商超終端渠道授權給各地經(jīng)銷商根據(jù)當?shù)厥袌銮闆r來經(jīng)營。然而其經(jīng)銷商的銷售額度僅僅從2012年的6.08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6.21億元,相對于商超直銷近1億元銷售額的下跌,經(jīng)銷商不足0.2億元的增長,顯然并不樂觀。

  從招股書提供資料看,為應對葡萄酒行業(yè)不景氣的現(xiàn)狀,威龍股份一直都在壓縮產量,這與其募集資金擴張產能的計劃恰恰是背道而馳。2012年威龍股份產出的葡萄酒原酒量為1.84萬噸,外購葡萄酒原酒1.41萬噸,共計達3.25萬噸,而到了2014年,其自產的葡萄酒原酒僅僅為1.09萬噸,而其外購的葡萄酒原酒則更少,僅僅為0.17萬噸,合計僅有1.26萬噸,相較2012年葡萄酒原酒量減少幅度高達61.23%。同時,公司員工也從2012年的2487人銳減到了2014年的1652人,減少了三分之一還多。

  在葡萄酒市場并不景氣且銷售渠道嚴重不暢的背景下,壓縮產量和成本控制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公司在市場前景未明的大背景下卻拋出了要大幅擴張的態(tài)勢恰恰與經(jīng)營現(xiàn)狀相左。與此同時,可以看到截至2014年,威龍股份短期銀行貸款金額高達6.67億元,長期借款1000萬元。由此,記者在綜合前文談到的產能利用情況和本次募資投向中有2億元是用來償還銀行貸款的說明,有理由懷疑其急于上市的目的是為了融資還債。

  關聯(lián)交易認定上存分歧

  提起威龍股份的前五大客戶,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盧智偉,因為在威龍股份歷年的五大客戶中,有幾個都與盧智偉有關。如報告期內一直處于第一大客戶地位的中糖酒業(yè)就是盧智偉持股51.67%的公司;2012年第一大客戶控制下的江北威龍也是盧智偉直接持股52%的公司(已注銷),而2013年第五大客戶、2014年第四大客戶的中順就業(yè)則是盧智偉妹妹盧偉君參股30%的公司。

  雖然盧智偉于2012年3月因個人原因辭去了董事職務,根據(jù)相關法規(guī)規(guī)定,盧智偉本人及其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公司以及有重大影響的公司自2013年3月后將不再為發(fā)行人關聯(lián)方,但實際上,盧智偉辭去威龍股份董事的職務后仍持有該公司720萬股,股權比例為4.80%,屬于該公司第三大股東。股權上,盧智偉雖然避開了“直接或者間接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自然人”為上市公司關聯(lián)自然人的規(guī)定,但其與威龍股份卻有著共同利益,還是屬于共同利益方。與此同時,報告期內盧智偉及其親屬控制的公司始終是威龍股份的重要客戶,其中2013年威龍股份對中糖酒業(yè)的銷售額高達7426.67萬元,占營業(yè)收入的10.44%,對中順酒業(yè)的銷售額為2381.94萬元,占營業(yè)收入的3.35%。2014年對中糖酒業(yè)的銷售額上升至8583.34萬元,占公司營業(yè)收入的比例為12.03%,對中順酒業(yè)的銷售金額則上升為2775.76萬元,占營業(yè)收入的3.89%。綜合來看,盧智偉及其親屬控制的公司對于威龍股份業(yè)績貢獻來說可謂是“戰(zhàn)功卓著”,而威龍股份對此“關系戶”也是依賴嚴重。根據(jù)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難免會出現(xiàn)威龍股份對盧智偉及其親屬控制的公司利益傾斜的現(xiàn)象。因此,威龍股份沒有將該部分交易看作是關聯(lián)交易,本身是值得商榷的。

  銷售數(shù)據(jù)涉嫌造假

  其實除上述疑點外,記者在查看相關資料時還發(fā)現(xiàn),威龍股份大客戶的銷售數(shù)據(jù)也存在一定的疑點。

  金華市婺威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17日,注冊資金為300萬元人民幣,法人代表金劍鳴,主要經(jīng)營預包裝食品、酒類等商品的批發(fā)和零售。該公司在2012年和2013年中均為威龍股份第四大客戶,相應年份的銷售額分別為2758.80萬元和2660.59萬元,分別占其營業(yè)收入的2.88%和3.74%,然而奇怪的是,記者在全國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中查詢發(fā)現(xiàn),2013年該公司營業(yè)總收入僅僅為1465.26萬元,凈利潤則僅有9.58萬元,如果是該公司真如威龍股份招股書所披露的采購額高達2000多萬,則至少有一半要形成存貨,對于一家注冊資金僅300余萬的公司而言,顯然這不符合邏輯,更何況在其不足10萬元凈利潤的情況下要壓貨1000余萬元,又有誰愿意做呢?另外,該年度公司資產總額也僅僅為1353.10萬元,顯然想從威龍股份采購2000多萬貨物的可能性不大。如此看來,威龍股份銷售數(shù)據(jù)也存在造假的嫌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