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jīng)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月露知音”再掀古琴收藏熱

  • 發(fā)布時間:2015-03-07 00:30:5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蕭薔

  2014年12月初,北京保利2014秋拍“孔顏樂處——乾隆御書房五器”舉槌,其中“明清乾隆御賞‘頭等十六號’月露知音琴”以1900萬元起拍,經(jīng)過多輪競價,最終以2880萬元落槌價成交,加上傭金共計3312萬元。

  5年前,這把“月露知音”古琴在2009年嘉德秋拍上以2184萬元成交。

  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相對于成交額動輒上億的字畫,作為“四藝之首”的古琴,收藏升值空間依然很大。

  “古琴的春天”遠未到來

  古琴又稱七弦琴,相傳已有3000多年的彈撥歷史,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弦樂器。中國古代文人雅士樂于琴、棋、書、畫之中悠游人生,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品格位列其首。據(jù)文字記載,先秦兩漢時已有很多名琴傳世。黃帝的“清角”、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目前留存的古琴主要是唐宋以后作品,年代最久遠的已有1200多年。如故宮所藏的“九霄環(huán)佩”、“大圣遺音”、“玉玲瓏”、“飛泉”,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所藏“枯木龍吟”,中央音樂學院所藏“太古遺音”等。這些琴中珍寶年代久遠,制作精美,大多數(shù)仍能發(fā)出優(yōu)美的琴聲。

  早期古琴可分五弦、七弦、十弦,隋唐之后古琴才開始以七弦琴為主。古琴有十四個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連珠式、靈機式、落霞式、伶官式、蕉葉式、神農(nóng)式、響泉式、鳳勢式、師曠式、亞額式、鶴鳴秋月式。古琴屬于漆木范疇,存世量相對瓷器、玉器等少得多,品相好流傳有序的更是千中一二。

  目前存世的極品古琴多為唐代古琴。據(jù)介紹,從先秦到民國時期的存世古琴不會超過2000張。

  當代著名斫琴家王鵬曾仿唐琴“太古遺音”制作師曠式古琴,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一鳴天下。他認為,原則上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善的古琴越具有收藏價值。古琴按年代大致分為四檔,唐代以前保存完善且制作精良的古琴幾乎絕跡。唐、宋、元琴和明代皇家宗室制琴為古琴市場珍品,留世鳳毛麟角,備受藏家追捧。明代文人制琴多為中端品種,尚有一定數(shù)量留存,但市場價格也已不菲。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古琴因品質(zhì)遠遜古代,存世較多,市場價位相對較低。

  2003年11月,中國古琴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的“人類口述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古琴自此改變了千百年來的曲高和寡,進入喧囂的拍賣場。嘉德2003春拍,一件唐代“九霄環(huán)佩”琴,以346萬元創(chuàng)下拍賣最高紀錄,同年11月,“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收藏的唐代“大圣遺音”伏羲式琴以891萬元的高價成交。五年之后,2009年嘉德秋拍,“月露知音”琴以2184萬元的成交價再創(chuàng)新高。

  在2010年11月蘇州吳門藝術(shù)品拍賣夜場上,一件明代晚期的孔府“御書堂”乾隆御用古琴拍出5800萬元;12月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一件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銘的“松石間意”琴竟以1.36億元的天價成交,中國古琴首次突破億元大關(guān)。據(jù)介紹,“松石間意”能以1.36億元成交,除了古琴本身的珍稀,宋徽宗的御制和乾隆皇帝的御題,更添身價。嘉德2011春拍,2003年11月以891萬元成交的那件王世襄的唐代“大圣遺音”伏羲式琴拍出1.15億元。古琴再次登上億元成交榜。

  “大圣遺音”的傳奇

  2003年,王世襄先生盡集“儷松居長物”,手自編纂《自珍集》面世。開卷之首,即“唐‘大圣遺音’伏羲式琴”,文曰:“大圣遺音”栗殼色,七徽以下弦路露黑色,遍體蛇腹斷,中間細斷紋,額有冰紋斷。圓池,池上刻草書“大圣遺音”四字。池內(nèi)納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隸書“至德丙申”四字年款。是為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即安祿山叛亂,唐明皇入蜀,李亨即位改元之時,亦即李白附永王李璘事敗,將流放夜郎之時。池兩側(cè)刻隸書“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臺”十六字。池下“困學”、“玉振”兩方印。

  據(jù)考證,“大圣遺音”琴為李亨即皇帝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宮琴?!爸恋卤辍蹦昕罟徘俪饲偻猓杏斜本┕蕦m所藏神農(nóng)式大圣遺音及唐代九霄環(huán)佩伏羲式琴。

  大圣遺音琴原為民國初年北京著名琴家錫寶臣珍有,1948年,王世襄、袁荃猷夫婦“鬻書典釵,易此枯桐”,即以飾物三件及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畫大觀》換得黃金約五兩,再加翠戒三枚。其中最佳的一枚,為王世襄先生母親遺物。經(jīng)著名琴家汪孟舒介紹,從錫寶臣之孫章澤川手中求得。其后王世襄夫婦視之為拱璧,除文革十年被抄家之外,不曾須臾分離。

  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認為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九德兼?zhèn)?,當推大圣遺音。唐代古琴造型以伏羲式為主流,為后世仿制的典范,唐琴存世極罕,據(jù)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琴鑒賞家鄭珉中統(tǒng)計,所知全世界唐琴18張,中國藏17張(香港、臺灣各藏1張),美國藏1張。18張?zhí)魄伲?3張收藏于博物館,王世襄舊藏大圣遺音即是私人收藏的五張之一。

  明琴成為拍賣主角

  古琴收藏有明顯的區(qū)域性,香港、臺灣雖有部分收藏者和投資者涉足,但是近二十年來古琴拍賣交易的中心在內(nèi)地,尤以北京和江浙地區(qū)為中心。海外市場古琴稀見,僅成交過幾件,2010年12月紐約伯得富一張明末清初的黑漆彩鸞吟琴的成交價最高,為33.8萬美元。

  在內(nèi)地拍場,明琴成為古琴交易主體,凡經(jīng)清宮收藏者,價格多在千萬元以上。

  文獻記載,明初朱元璋建文華堂集各地琴家于宮廷,永樂帝下旨編《永樂琴書集成》,各朝皆大量制琴。明代不少藩王鐘情于古琴藝術(shù),傳世品中不少出自藩王制琴。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quán),花12年時間輯錄《神奇秘譜》,推動了明初琴藝的發(fā)展。琴學大家楊守稷稱,“明寧、衡、益、潞四王皆能琴,潞琴最多,益次之,寧、衡最少。”私人收藏的明琴以明中晚期制品常見。末代潞王所制中和琴存量較大,崇禎時用作宮廷賞賜,拍賣場上的成交價也高。

  在拍場上知名度最高的名琴就是那件“月露知音”。此琴長121厘米,仲尼式,桐木制,髹黑漆,龍池上部陰刻填金乾隆御題詩,龍池下陰刻填金“乾隆御賞”方形大印。此琴帶有乾隆宮廷的楠木制黑漆原裝盒,盒蓋陰刻填金“明制月露知音 大清乾隆辛酉年(1741)裝”,鈐印“永寶用之”。

  古琴研究專家呂宏望提醒新晉藏家,古琴收藏仿古造假很多,收藏者要多留心眼。老琴用的是上好大漆,以前的生漆是劇毒植物煉制,經(jīng)過百年磨礪,往往亮得可以照出人影,并且仍不失木質(zhì)芬芳。仿古貨要人為制造亮澤和木頭裂紋,往往要用現(xiàn)代化學藥品,因此鑒別古琴,“聞”是關(guān)鍵之一。此外,老琴聲音較深沉,既潤且透,這是由于經(jīng)過多年彈奏其木質(zhì)已經(jīng)非常松透,彈琴高手往往一上手就從音色中判斷是否老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