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愚公” 甘當拓荒人
- 發(fā)布時間:2016-04-15 05:37:5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河北農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一生致力于山區(qū)林果產業(yè)科學種植,河北各地干部群眾近日以各種形式緬懷李保國教授用一生書寫的“老山人精神”。
“遺體告別那天,我專程趕到保定,再看李老師最后一眼,送他最后一程。”與李保國教授相識30多年的邢臺市林業(yè)局副局長王增生說:“李老師是大專家,也是我的好師兄。我最推崇的是他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攻關精神。太行山深處的前南峪原來‘無雨渴死牛、大雨滾石頭’,李師兄30年前開始在那里搞綜合開發(fā)攻關,在條件極其艱苦的農村一住就是好幾年,硬是把一處不毛之地變成了一處綠地。他是我們科技人員、尤其是農業(yè)科技人員的榜樣。”
這幾天,河北滄州市駐獻縣前丁莊村扶貧工作組組長郭振華正和村干部一起,忙著準備村里道路硬化的前期工作。他告訴記者,河北農業(yè)大學也是他的母校,他為學校有李保國教授這樣的學者感到自豪。學習農業(yè)的必須和農民打交道,如果不能對農民懷有深厚的感情,科研也談不上找準路子?!拔乙蚶罾蠋煂W習,帶著感情做農村工作,真正融入群眾中去,找準造成貧困的癥結,探索符合村情民情的經濟發(fā)展思路,踏踏實實為村里做幾件好事實事,成為一名老百姓信賴的干部?!惫袢A說。
李保國教授去世的消息傳到燕山深處寬城縣西岔溝村,全村人都沉浸在悲痛中?!袄罱淌谑俏覀兊亩魅?,也是我們的親人,是他幫助我們解決了貧困?!蔽鞑頊洗妩h支部書記陳玉富告訴記者,西岔溝是當地最窮的山村之一,直到2007年村里人均年收入還不足1000元,村里僅存的幾處蘋果園,也因為腐爛病幾乎不結果?!熬驮谀且荒辏畋淌趤砹?,樸實得比農民還像農民,果園就是他的家,來村里后飯都顧不上吃,就去果園手把手地教技術。同時還幫我們請了邢臺富崗村兩名技術員前來幫助搞管理,使我們這個落后村一下就變成了果園,如今村里人均年收入已達1萬余元,收入最多的種植大戶能達到9萬多元。我們多么希望有更多李教授這樣的科技人員來幫助我們呀!”陳玉富說。
河北省科技廳廳長王志欣說:“我知道他創(chuàng)造了許多成果,但說實話對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卻真是知道得不多,這兩天看了《經濟日報》的報道,真是大受教育。李保國教授就是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結合、社會實踐結合的典型,他放下架子,一手搞科研創(chuàng)新,攻克山區(qū)綜合開發(fā)技術,一手抓實踐教學和技術推廣,產生了山區(qū)群眾增收28.5億元的巨大效益。在這種結合中產生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這就是李保國教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我們在總結推廣李教授山區(qū)綜合開發(fā)技術的同時,一定要學習發(fā)揚他的奮斗精神,并使之成為激勵我們事業(yè)不斷進步的精神食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