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親吻禮"那些事

  • 發(fā)布時間:2016-01-07 09:3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張悅悅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雖然在歐洲生活多年,有件小事我卻仍然很難入鄉(xiāng)隨俗,那就是歐洲人見面打招呼喜歡貼面親吻。倒不是我排斥和陌生人肢體親密接觸,而是親吻禮看似簡單優(yōu)雅,但實則極其復雜。因為在歐洲,每個地域的親吻習慣完全不一樣,即便在倫敦這樣的國際大都市里,對于親吻禮到底“從哪邊臉開始”、“一共幾個來回”這些問題也沒有“國際標準”,而且沒有人會給你任何暗示,完全靠猜!

  每次在社交場合,只要探測到對方要來親吻禮,隨著對方微笑臉龐的節(jié)節(jié)逼近,我的血壓也會條件反射地噌噌升高。因為這時我必須集中精力于兩件事上:第一,我得如同世界杯點球決戰(zhàn)的守門員那樣,在最短的時間內正確判斷出自己應該相應往哪一邊“撲”。第二,我要啟動手臂、肩膀、頸部、臉部等每一根神經,迅速覺察出對方要“換方向”的信號,以免眼鏡刮到對方,或者眼鏡撞到對方的眼鏡等尷尬情況。

  這些還算“熟能生巧”就能基本解決的問題,而真正讓我不知所措的是,你搞不清楚對方到底是習慣“悶親”還是“響親”?這些問題處理不好也會很難堪呀!拿親吻是否出聲這件事來說,各文化間沒有一定之規(guī),但如果人家大方響亮地給你“啵、?!眱上拢銋s擁抱得像個悶葫蘆,豈不很沒禮貌!

  在幾次囧境之后,我自以為琢磨出了一個相應的對策。那就是在每次親吻禮的時候,讓自己一邊擁抱貼面一邊絮叨“太高興見到你啦!”“真高興你能來!”等各式寒暄之詞,這樣就完美規(guī)避了“悶親還是響親”這個難題,因為“嘴巴有點忙”。

  當然,這招也有風險。那就是特別容易讓對方也進入“聊天”模式,而對于那些執(zhí)著于“真親”的實誠人來說,邊說邊親的結果是,很容易在你的臉頰上話趕話地留下一個“濕熱”的吻。我就曾自食其果過,還是在畢業(yè)典禮上,我的學生無比誠懇地給我留下“濕濕一吻”,讓穿著禮袍且“手無寸紙”的我在禮堂里撓心半天呢。

  除此之外,手怎么放也是一個足以讓人焦慮的問題。因為貼面親吻時,你自然不能把對方抱得太緊太近,但又得“用力得當”到讓對方充分體會到你的熱情與真誠。大多數(shù)人會輕拍對方背部,但力道很有講究,尤其冬天衣物厚重,你得確保隔著那么多層紡織品,對方仍能感受到你那有節(jié)奏的肢體問候,又不能讓人覺得你是在拍嗝。

  讓我這個老外感到欣慰又滑稽的是,英國電視4臺播放的紀錄片《大英煩事多》里也對親吻禮的各種困窘而大肆吐槽,原來歐洲人自己對此也很煩惱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