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jīng)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普的接地氣與科學性

  • 發(fā)布時間:2015-12-11 07:31: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王大鵬

  曾經(jīng)有一種看法認為,科普已經(jīng)過時了,一方面是因為公眾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而科普往往是千人一面,沒有關注到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們受到了歐美一些國家的影響,更加強調(diào)雙向互動。因此,在學者中也出現(xiàn)過科普能否被“科學傳播”取代的爭論,而且一度很激烈。

  目前,科普和科學傳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被通用,因為就某種程度而言,這兩個術語指代的目標存在著一致性,即在科學和社會之間建立起關聯(lián),這包括知識、態(tài)度精神等。當然,這種關聯(lián)要考慮受眾的需求,從受眾出發(fā)。此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而之所以有科普過時、用科學傳播取代科普的議論,也是呼吁科普應該改變刻板印象,體現(xiàn)受眾為中心的導向,不再自說自話,而要更加接地氣。

  科普并不是硬通貨,而是軟需求,也即公眾在物質(zhì)生活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的精神需求的組成部分。用一個比喻來說,科普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雪中送炭解決的是燃眉之急,而錦上添花則是要豐富生活,這時候科普就不能千篇一律,我提供什么你就接受或者消費什么;而應該因地制宜,我根據(jù)你的需求來提供響應的內(nèi)容,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接地氣”。就目前情況而言,科普的市場供應還沒有滿足需求,或者說供需存在著不匹配的情況,因為現(xiàn)在應該是買方市場,用戶主導,個性化消費;如果不能接地氣,那么科普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在受眾需求多元化的狀況下,要讓科普更加接地氣,對受眾需求進行分析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目前我們的受眾主要分為五大人群。如果再深入分析,這五大人群應該還可以根據(jù)職業(yè)、區(qū)域、年齡等變量進行細分。同時,科普需要采用受眾通俗易懂的語言,一件被受眾普遍接受的科普作品,在語言上肯定是受眾能夠理解和接受的。

  而采用受眾可以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語言是一門藝術,同時對于科學家和記者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茖W家是科普的發(fā)球員,科學家也應該承擔起科普的責任,但是由于科普并沒有被納入到考核體系中,做科普有些時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雖然科學家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有著深厚的學科背景,但是未必都掌握了科普的技能,所以有時候會出現(xiàn)“科而不普”的情況。另外一方面,作為科普二傳手的記者也可能會出現(xiàn)“普而不科”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缺乏科學背景的記者對某些專業(yè)知識難免存在著理解不到位的情況,而不經(jīng)核實的報道往往會讓科學家與記者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裂痕。目前我們也缺乏為記者提供相關科學新聞和信息的綜合平臺,很多新聞機構都是各自為戰(zhàn),這既導致了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科普的有效開展。

  由科研論文轉(zhuǎn)化而來的科學新聞是科普的重要做出部分,通過對優(yōu)秀科研成果的報道,科學新聞獲得了新聞來源;同時也有研究表明,這種報道對于科研論文的引用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近日,《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優(yōu)秀科研成果優(yōu)先在我國科技期刊上發(fā)表,這為科研成果的科普帶來了良機。當然,這也需要科研團隊與記者的合作,共同做好科學新聞報道;而對科研團隊和記者隊伍進行科學報道的相關培訓也是必要的,一方面有助于加深科研團隊對科普的認識,更好地將科研成果轉(zhuǎn)化為科普文章,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記者理解科研過程,確保相關報道的科學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