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之道

  • 發(fā)布時間:2015-11-12 00:31:4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有句俗話“坐吃山空”,又講“富不過三代”,未必都對,但總是對世情的一種洞察。不過作為一個反例,諾貝爾獎已頒發(fā)100多年,最初的資金只是諾貝爾饋贈的3158萬瑞典克朗(大約相當于現在的2億美元),但在向約900人頒發(fā)了慷慨獎金之后,目前諾貝爾基金會還掌握著約40億瑞典克朗(折合4億美元)的財富。

  細水長流、源源不斷,就在于謹慎、高明的理財功夫。坦率地說,4億美元的基金在當今世界真排不上號,但能綿延100多年卻著實讓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對很多教育慈善基金來說,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之道有著特殊的借鑒意義。

  其實,仔細研究諾貝爾基金會的財務報表,也并非沒有走過麥城。據說,根據最初的設想,諾獎應能讓一個20年不拿薪水的教授確保生活水準不下降。但實際上從1901年開始,由于資產貶值,諾獎長期處于縮水過程中。在很長一段時間,后來的諾獎獲得者拿到的獎金實際購買力,只相當于首屆諾獎得主的30%到40%。

  直到1991年,這個尷尬才被打破,當年度諾獎得主的獎金實際價值終于比1901年得主高出了1%,而2001年達到破天荒的144%(即超出44%),現在則與1901年相仿。

  諾獎得主的低收入,首要原因是諾貝爾基金會的低收益,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諾貝爾本人的糟糕決定,即投資必須用在“安全的證券”上。當時,安全證券只能是“國債與貸款”,房產和股票都是高風險,這導致收入增值有限。二是高稅收。諾貝爾基金會成立之初,稅率為10%,但到了1915年,一戰(zhàn)迫使瑞典政府加征“臨時國防稅”。1923年,基金會上繳的稅收超過了當年發(fā)出的獎金。這也是1919年前后幾年獎金大幅縮水的原因。

  諾貝爾基金會后來的反轉大致有幾個原因。

  其一,投資房產和股市。即使以今天的標準看,房產和股市仍是高風險投資。但其實從長期資本投資收益來看,房產和股市是最靠譜的行業(yè)。諾貝爾基金會1953年獲準可投資房產和股市,這被認為是一個里程碑式決定。尤其到了上世紀80年代,股市暴漲,房產增值,終于使基金會資產的實際價值超過了諾貝爾當初捐贈的遺產。

  其二,投資也需要一點點運氣。上世紀90年代,暴漲的瑞典房市最終迎來了危機,但諾貝爾基金會非常得意的是,在危機爆發(fā)前,它及時出清了手里的投資性房產。當然,一虧損就賭咒發(fā)誓再不碰股市這種意氣用事,也不是諾貝爾基金會的風格。到2014年底,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組合中,房地產占到55%,固定收益占12%,債券、股權、對沖基金占到33%。

  其三,投資也須全球化投資。瑞典畢竟是一個小國,投資對象有限,本幣漲跌更對諾獎收益有重大影響。要實現永續(xù)發(fā)展,全球化投資就很必要。到2014年底的投資組合中,諾貝爾基金會的海外房產占到總資產的45%,瑞典房產只有10%。在按國籍投資比例中,美國是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

  此外,在當今時代,要獲取更高盈利離不開金融衍生工具。因此,在目前的諾貝爾基金會資產比例中,對沖基金占到23%。2014年諾貝爾基金會投資收益增幅達到16.5%,這對一個以穩(wěn)健安全投資著稱的基金會來說實屬奇跡,部分原因就在于對沖基金的高收益上。

  在100多年的運營歷史上,諾貝爾基金會遭遇過困境,但也與時俱進,以錢生錢,確保了在獎項增加的同時,讓資產不斷增值。這既是一個科學、經濟等領域的盛事,其實也是一個投資的生動教材?。▌⒑椋?/p>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