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成山:“粒收,是未來農民唯一的選擇”
- 發(fā)布時間:2015-10-19 02:37:1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澎
“粒收,是未來農民唯一的選擇!”吉林省公主嶺市黑林子鎮(zhèn)眾營合作社負責人焦成山感慨道,眾營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2月,通過轉租和承包等方式,目前已流轉土地97公頃,入社會員達26人,玉米是合作社的主要農作物?!巴ㄟ^糧食規(guī)模經營,社員人均純收入比沒有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高出20%左右?!?/p>
對于規(guī)模經營的農戶及合作社而言,資金、勞動力還有儲運環(huán)節(jié)的損耗,依然是制約其發(fā)展的三大瓶頸。包地和農資產品投入需要大量資金,但傳統方式收獲的糧食變現周期很長,農戶資金流轉慢。近年來用工成本越來越高,玉米棒收雖然能滿足省工的需求,但后續(xù)的運、曬、脫粒等環(huán)節(jié),更是耗費人力增加成本。
玉米機械粒收從華北平原“火”到了大東北,采用這種模式,玉米從田里收獲時就已經完成脫粒,并且由農民直接賣給糧庫或糧商,直接加工或經過烘干直接入庫儲存?!斑@樣一來,既省時又省力,農民們再也不用為玉米后期的儲藏而操心?!苯钩缮礁嬖V記者,“整個環(huán)節(jié)算下來,作業(yè)成本遠低于人工收獲和果穗機收?!?/p>
“2014年開始,我們合作社開始償試種植耐密早熟品種‘翔玉998’。該品種穗位低且一致,苞葉薄、莖稈堅韌不倒伏,后期脫水快,水份能達到22%~23%,可以實行機械收粒。”談到玉米機械粒收的好處,焦成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我們合作社的實踐看,玉米機收粒與人工收獲相比較,效益十分明顯?!焙献魃绶N植玉米60公頃,社員采用機械收粒1公頃需要1小時,1天可以收獲12公頃,收獲60公頃僅需5天,費用1500元/公頃。采用人工收割,雇10個人每天才能收1公頃,收獲60公頃需60天;再加上運穗、捆秸稈、運秸稈、儲藏果穗等,費用約為4500元/公頃。人工的費用比機收整整多3000元/公頃;農民不但省工、省時、省錢,還可降低勞動強度。另外,機械收獲玉米可以使粉碎的秸稈散落在地表,提高土壤肥力,保護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
“我們合作社玉米直接脫粒收費每畝80元,單脫粒機械一天14小時可收150畝,脫粒后直接入庫?!惫鲙X萬欣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薛耀輝對于機械粒收也越來越“感冒”,“這種國產的籽粒直收收割機采購的費用是50多萬元,按每天150畝算,大概50多個工作日能收回成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百姓選擇用我們的機器收地?!?/p>
玉米籽粒直收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農民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東北雖然以平原為主,但坡地洼地卻也不能忽視?!艾F在市場上見不到適應坡地洼地的玉米收獲機械,希望專家們能多開發(fā)一些小型機械,哪怕每次只能收一行,只要能機收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苯钩缮秸f。
除了機械和品種,玉米籽粒收獲之后,收儲部門和用糧企業(yè)及時消化糧食并入庫更加受到農民的關注?!懊摿V鬀]人要,還不如不收?!苯钩缮秸f,“糧食留在棒上,還可以上玉米簍子,反而更好保管。”應對機械粒收品種的準建推廣,制定相關收儲政策,協調各個環(huán)節(jié)配套運行,是農民增產又增收的重要保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