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數字閱讀時代,變變變!

  • 發(fā)布時間:2015-10-06 05:06: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白曉峰是北京一所高校中文系的老師,也是個名符其實的“書蟲”。他不無戲謔地說:“15年前我剛上大學就買了個應急燈,晚上11點宿舍斷電以后還可以看1個多小時的書。前兩天我給自己買了個手機防摔指套,現在臨睡前改成了用手機看書,有時候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手機砸在臉上很痛的!”

  這樣的變化,其實正是傳統(tǒng)讀者向數字讀者轉型的寫照。第12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我國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已經達到58.1%,超過了傳統(tǒng)介質的書籍報刊閱讀。傳統(tǒng)的“廁上馬上枕上”的閱讀方式已被手機上、平板上、電子書上所取代。

  這一場華麗的數字轉身,讓閱讀這一古老而傳統(tǒng)的行為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和白曉峰一樣的讀者們已經將數字設備“武裝到牙齒”,這又將對整個產業(yè)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心甘情愿的付費閱讀

  移動閱讀帶來的最大變化是讀者開始習慣于為內容付費

  數字閱讀并不新鮮,但讓業(yè)界充滿動力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局”。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告訴記者:“數字閱讀正在產生明顯的變革趨勢,傳統(tǒng)閱讀往移動端轉移已不可逆轉?!?/p>

  和PC閱讀相比,移動閱讀帶來的最大變化是讀者開始習慣于為內容付費。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yè)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吳信訓表示:“移動閱讀付費市場興起的態(tài)勢,建立在兩個基本的條件之上:其一是移動閱讀終端的普及;其二是移動支付的便捷和安全保障。”

  白曉峰同樣對這種變化深有體會。“拿網絡小說來說,雖然在PC時代就有反盜版的機制,但依然很容易搜索到盜文網站,它們會把整章內容拷貝成圖片掛在網上,但在手機端,看盜文既不方便又費流量,一章8分錢,付起來也很方便,不如直接看正版?!眮碜缘谌降臄祿瑯佑∽C了這種變化,市場研究機構易觀智庫發(fā)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移動閱讀市場收入規(guī)模達到88.4億元,增幅高達41.4%。

  讀者消費習慣的建立,也讓傳統(tǒng)圖書電商平臺開始發(fā)力紙質圖書的“電子化”。當當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當當實現總交易額39億元,同比增長37%,凈虧損6020萬元,而2014年同期凈利潤則為200萬元,虧損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數字閱讀上投入重金,來自當當方面的數據稱,當當電子書一季度用戶活躍同比增長700%,書籍下載冊數增加20倍。亞馬遜同樣表示,在2014年,亞馬遜中國的Kindle書店電子書下載量,已是2013年的3倍?!邦愋托≌f和流行文學,現在基本都能在幾大平臺的付費電子書中找到,只是研究著作電子化的速度還比較慢。”白曉峰給記者展示了自己手機上標記為閱讀的文件夾,里面既有亞馬遜Kindle客戶端,也有京東電子書和豆瓣閱讀?!拔宜懔艘幌拢衲暌还苍趲讉€平臺上買了23本書,最便宜的一分錢,最貴的29.9元。”

  讀者身份的轉變,也讓新的閱讀方式開始“冒尖”。左志堅在這個夏天剛把自己的社交閱讀平臺“拇指閱讀”賣給京東,這個應用可以根據讀者朋友們的喜好自動推薦圖書。“未來的方向就是‘閱讀+社交’,接下來你看將要上線的微信閱讀,包括Kindle都會強化社交的功能,這也是‘拇指閱讀’在走的路?!遍單募瘓FCEO吳文輝也告訴記者,“社交化閱讀是全民閱讀非常重要的部分,每個人都會希望知道朋友們在看什么書,平臺需要研究的是怎樣將這些內容分享給用戶的朋友,我們未來會和微信合作,利用微信的社交關系鏈來推進在微信讀書的產品”。

  無門檻的精準寫作

  網絡作家對數據是非常敏感的,每天都能收到自己上一章更新的數據,根據這些就知道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向到底對不對路

  2014年的中國作家版稅收入排行榜上,排名前五的都是網絡作家:唐家三少、辰東、天蠶土豆、耳根、夢入神機。其中排名第一的唐家三少版稅收入達5000萬元,天蠶土豆只有26歲,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是從傳統(tǒng)作者轉型而來。

  唐家三少是電視編導出身、當年明月是海關公務員,蝴蝶藍賣茶葉,國內暢銷懸疑小說家求無欲則是送水工人出身,在手機上完成了幾十萬字的創(chuàng)作,閱讀方式的改變,帶來了創(chuàng)作者隊伍近乎無門檻的擴大。

  而讓這些非傳統(tǒng)作家們賺得“盆滿缽滿”的根本原因,依然來自于數字閱讀方式帶來的用戶擴容,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大增加了三四線城市和18-35歲年齡段以外的人群數量,這就直接帶來了市場的擴大和閱讀需求的多元化。閱讀不再“曲高和寡”,數量足夠、類型多元的用戶正是閱讀從“小眾”走向“大眾”的前提。

  除此之外,通過手機QQ和微信微博這樣的社交軟件,再加上未來跨APP的數據打通,像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數字閱讀服務商就有可能通過數據挖掘來掌握盡可能多的用戶特征:比如年齡、地區(qū)、消費習慣乃至行為偏好。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講,能夠由此更清晰地知道自己針對的用戶群究竟是些什么人,判斷他們對作品類型和內容的愛好傾向,從而實現更加“投其所好”的精準寫作。網絡作家貓膩就告訴記者:“網絡作家對數據是非常敏感的,每天都能收到自己上一章更新的數據,多少人購買,多少人投了月票,多少人打賞了你,根據這些,你就知道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向到底對不對路。”

  一旦基于移動閱讀的實時反饋和數據挖掘機制建立起來,甚至有可能改變傳統(tǒng)文學的創(chuàng)作形式?!度w》作者劉慈欣就曾表示,科幻小說是類型文學、大眾文學,創(chuàng)作者必須贏得大家的共鳴,自己最看重的就是讀者的反映。

  不過,在閱讀領域里應用大數據技術,還需要跨過成本門檻。中信出版社副總編輯盧俊坦言:“數據對于出版商非常重要,但大數據的利用大多數出版社還處于初級階段,單個圖書品種去建立數據模型,演算成本太高,所以只能做類型分析。”

  此外,業(yè)內也有人擔憂,過于“精準”的寫作,會讓創(chuàng)作完全臣服于市場需求,帶來作品類型的單一化和過于通俗化。吳文輝表示,閱文集團主辦的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征文大賽已經啟動,“數字閱讀需要擴充品類,隨著網絡成為閱讀的主戰(zhàn)場,需要平臺大刀闊斧的拓展網絡文學以外的內容”。中國知網大眾知識服務公司總經理劉艷軍則表示,隨著讀者的進一步成熟,必然帶來閱讀需求的細化,這種細化并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數字出版的服務商能夠瞄準讀者個性化的需求,讓讀者在有限時間內能高效率按需選擇閱讀內容?!?/p>

  寫而優(yōu)則互動的金礦

  隨著讀者與作者間互動關系的變化,作者成為“明星”,甚至有可能由此帶來創(chuàng)作者身份的多元化

  花千骨、盜墓筆記、無心法師……2015年暑期的人氣影視劇,幾乎都脫胎于網絡文學作品。以小說為核心,讀者為其衍生品“買單”,包括了游戲、動漫、影視整條產業(yè)鏈。數字讀者們甚至撐起了千億級市場的想象。

  網絡作家風凌天下的故事正是數字讀者和數字創(chuàng)作者之間新興互動關系的寫照,這種新興的互動關系,已經成為一座巨大的“金礦”。有報告顯示,如果他的作品改編成手游,以其影響力能為手游節(jié)省近500萬元的營銷費用,并帶來2.5億元的用戶付費價值。這個龐大的數字如何推算出來?市場研究機構艾瑞調查顯示,風凌天下的讀者,25歲以下占比71.6%,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線上娛樂活動,其中手游用戶占比56.7%。以《凌天傳說》為例,97.3%的用戶玩該手游為支持風凌天下,其中八成用戶進行了手游付費。而在這個過程中,風凌天下通過社交和連載推薦的方式來推送手游信息。

  新的互動機制的出現,讓文學在內容生產上的能力開始通過市場得到效率最大化的配置,也讓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將閱讀視為自己生態(tài)鏈布局的重要一環(huán)。騰訊成立了創(chuàng)世中文網,收購了盛大文學,成立閱文集團;百度收購了縱橫中文網,成立百度文學;阿里巴巴整合了書旗小說、UC書城與阿里文學共同構成移動事業(yè)群移動閱讀的主要部分,其目標都是塑造網絡閱讀的明星IP(版權內容),并向產業(yè)鏈下游的游戲、影視、動漫等延伸。周運就向記者透露,未來阿里文學會把優(yōu)質作品優(yōu)先推薦到九游、阿里影業(yè)等合作公司獲取版權衍生機會。

  讀者與作者間互動關系的變化,作者成為“明星”,甚至有可能由此帶來創(chuàng)作者身份的多元化。隨著渠道的打通和共同開發(fā)漸成風氣,創(chuàng)作者們就可以承擔更多的角色:影視編劇、游戲策劃、動漫劇本……這種“寫而優(yōu)則編”的轉換在國際上并非沒有先例。拿知名幻想小說作家尼爾·蓋曼來說,在2002到2004年三獲雨果獎后,他順理成章地成為好萊塢主流編劇,不但將自己的作品諸如《星塵》等搬上大銀幕,還編劇了《DOCTOR WHO》的第六季和第七季,以及《鬼媽媽》《貝奧武夫》等電影。有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公司開始找網絡作家作人物設定、策劃乃至劇本,應該很快就會看到相關產品面世?!?/p>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