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影熱的冷思考
- 發(fā)布時間:2015-07-28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這個暑假,天氣熱,3D電影也很熱。然而在3D電影幾乎已成為大片標配的今天,觀眾對觀看3D影片的感受卻是褒貶不一。有人感覺很多3D電影名不副實,有人甚至直接將某些影片定義為假3D。 面對3D電影一窩蜂的扎堆現象,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那么多電影都要做成3D版,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呢?
——新聞緣起——
暑期檔電影掀起3D熱潮
從領跑暑期檔的3D電影《道士下山》,到上映首周便輕取4億票房的3D動畫《大圣歸來》,再到創(chuàng)下上映首周4天狂掃6.62億票房好成績的3D電影《捉妖記》,據統(tǒng)計,以7月1日至8月31日作為暑期檔的時間節(jié)點,國內共有70部電影公映,所有影片中3D電影占了半壁江山。
博納國際影城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院線暑期檔排片已經完成,3D電影的數量高于2D電影,但電影院具體排片還要根據自身情況自行安排。
據業(yè)內人士饒先生介紹,目前電影院排片主要是從相關院線提供的影片中進行選擇,而影響其選擇的因素主要包括:影院觀眾的偏好、電影院硬件配置等。
——核心關注——
3D熱是電影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3D電影在中國的興起可能要追溯到2010年,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科幻巨制《阿凡達》登陸中國,并憑借其令人嘆為觀止的3D特效,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自此以后,國內3D電影發(fā)展便如雨后春筍一般,大量的3D電影出現在大銀幕上。2012年國產3D電影《畫皮2》的出現更使3D在中國生了根?,F如今,但凡上點檔次和制作水準的電影都有3D化趨勢,似乎到了你要拍個電影不是3D的,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的地步。
對此,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左衡表示,電影“3D熱”的出現既是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運作的現象,對電影行業(yè)的發(fā)展來講又是一個畸形的發(fā)展過程,但這個過程在整個中國電影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是必要的,從2D到3D,總體而言都得經歷這樣的一個變化時期,而這也應該被看作是這個時代的特征。
追逐利潤導致為3D而3D
同一部電影,看3D版的費用通常會高一些。2015年版中國電影院線市場專題研究分析報告顯示,一張2D電影票的平均票價為50元,而一張3D電影票的票價一般都會超過100元,影院為了中間差價考慮也會加大3D影廳建設。據了解,目前國產片票房中,3D國產電影遙遙領先。有網友表示:“近兩年,3D電影大行其道,在國內只要有3D兩個字,電影票房就差不到哪去。如此大的一塊肥肉,電影制作商肯定不會放過?!?/p>
誠然,3D電影有著傳統(tǒng)2D電影所不具備的真實感和立體感,如果能夠帶來震撼的觀影體驗,即使票價高一些觀眾也樂意買賬。但是目前的3D電影市場面臨著龍蛇混雜、泥沙俱下的亂象。一項調查顯示,43.0%的受訪者感覺很多3D電影名不副實。
據介紹,目前市面上3D影片的制作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實機拍攝,拍攝時通過兩臺攝像機模擬人的眼睛,分別拍出左眼和右眼的畫面,然后利用計算機把拍攝的圖像合成,實現3D效果;另一種是2D轉3D,通過數字技術對2D影像進行后期處理,把圖像加上景深數據進行平移,制作出左眼及右眼的影像,以此打造出3D的效果。這就是不少人口中的“偽3D”,也是很多人覺得一些3D電影名不副實的原因,但是這么做的成本要遠低于實機拍攝。
有數據顯示,《阿凡達》前后耗時14年,耗資近5億美元,而《泰坦尼克號》的3D轉制僅花了60周時間和1800萬美元,實機拍攝和后期轉制耗費的差距可見一斑?;诖?,不少電影都開始做2D到3D的轉換?!兑淮趲煛贰豆Ψ颉贰?012》《冰河世紀》等電影都推出了3D版本,試圖基于以前打下的名聲,以低成本的方式繼續(xù)挖掘利潤。
左衡指出,有時導演和攝影師在拍電影時根本沒想要拍3D版,后期卻強行由2D轉成了3D,電影的效果完全達不到3D效果,“這是由‘3D熱’而催生出的一種欺騙消費者的不健康的發(fā)展方式,這種2D轉3D的假特效,以其低劣的影片質量欺騙消費者,長此以往對電影市場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p>
并非所有電影都適合3D
放假看電影是孩子們的主要娛樂項目之一。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包括《洛克王國》《大圣歸來》《賽爾號5》《豬豬俠》等在內的近20部動畫電影除了《小羊肖恩2》之外,全采用了3D特效。即使有些動畫電影有2D、3D兩個版本,電影院也很少安排2D版的場次。
“其實一些動畫片根本就沒有必要制作成3D版
本?!弊蠛獗硎?,電影是否適合3D制作,主要是根據影片的內容來判斷的,如果動作的縱深變化較多,視覺要求更高,拍成3D版便很好,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凡達》等,因為其視覺縱深的變化較多,比較適合3D特效。但一些室內電影,包括很多愛情片、文藝片,還有一些動畫片等就沒有必要制作成3D版本了,勉強使用3D特效反而會給觀眾帶來不好的觀影感受。
在星美國際影城(分鐘寺店)筆者遇到了帶女兒來看電影的李先生,他不無擔心地說:“今年暑假有很多動畫片上映,但這些電影大多是3D的,大人戴著3D眼鏡看90分鐘電影都頭昏腦脹眼睛疼,更何況是孩子,我真怕她看壞眼睛?!崩钕壬皇俏ㄒ灰粋€這樣想的家長,采訪中筆者發(fā)現很多家長有著和李先生一樣的顧慮。
“對大部分孩子而言,偶爾看看3D影片不會對眼睛造成什么影響?!北本蹱栍⒅茄劭漆t(yī)院副主任醫(yī)師毛進說,“但孩子的視覺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經??纯隙〞又匾暺冢T發(fā)近視。他建議,看3D電影時,選擇合適的位置,每隔15—20分鐘摘掉眼鏡,閉眼休息一下;如果感覺眼睛不舒服或頭暈、惡心,應立即停止觀看;近視、遠視、散光的人要佩戴矯正眼鏡觀看?!?/p>
——專家觀點——
3D技術只是一種表現藝術的方式
隨著3D技術的普及,以及觀眾對3D電影的喜愛,3D電影大行其道,傳統(tǒng)2D電影的生存空間不斷遭到擠壓。此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曾斷言:“數字3D技術帶來的觀影革命就跟默片時代走向彩色電影時代一樣,局勢已定,而IMAX(巨幕)影院將逐步終結傳統(tǒng)影院。”
對此左衡不以為然。他認為,電影的根本在于對藝術的創(chuàng)造,是集合劇本、導演、演員等多方面因素的文化表現形式,電影的內容、形象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3D技術是一種先進的藝術表現方式,但其仍然要以豐富的藝術內涵為基礎。
在他看來,就3D電影這一形式而言,不會成為電影市場的主流。一方面,在裸眼3D技術成熟之前,3D電影的觀影舒適度是不夠的,因為總是需要戴著一副眼鏡,有“異物感”。另一方面,2D電影也有它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不會退出市場。左衡認為“距離產生美”。如果銀幕形象太接近真實了,觀眾反而會拒絕?!凹夹g是藝術的必要條件,但絕不是充分條件。技術可以讓藝術變得更好,但它絕不是藝術的全部?!?/p>
■相關鏈接
看3D電影前排靠中間位置最好
不少觀眾在看完2D轉3D電影后抱怨3D畫面模糊、有重影,這跟所坐位置多少有一些關系。據業(yè)內人士透露,最好的觀影位置是在前排靠中間。
該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國內2D轉3D效果不是特別成熟,而且受限于技術原因,國內一批2D轉3D電影確實存在缺陷?!?D電影畫面本身是一個平面,要被硬拉成三維,肯定就會有扭曲跟瑕疵,所以看電影得挑好位置,中間的效果是最好的,在邊邊角角看的話容易視覺壓迫導致頭暈。2D轉3D電影就像立體賀卡一樣,從正面看,確實像是立體的,但從側面看你就會發(fā)現它只是個片,談不上什么3D效果?!?/p>
除了最中間的黃金位置外,越往后效果越差。如果你坐的是最后一排,又是靠邊的位置,由于視角關系,實際看見的畫面同原始畫面差別巨大,基本就是2D電影的皮影戲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