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懶洋洋是因為能量代謝率低
- 發(fā)布時間:2015-07-11 07:31:3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李大慶)許多科學家推測,靠大量進食竹子維持生存的大熊貓,能量代謝率一定非常低。如今這一推測得到驗證:大熊貓的能量代謝率非常低,大概不足人類代謝水平的一半,相關研究刊登在10日出版的《科學》上。
大熊貓本是肉食動物,卻以素食著稱。盡管食性巨變,野生大熊貓幾乎完全以竹子為食,但大熊貓的腸道依然保持著食肉動物的特征。由于竹子營養(yǎng)和能量低且難以消化,大熊貓每天不得不進食大量竹子以滿足生命需要。
最近,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魏輔文領導的團隊與北京動物園、英國阿伯丁大學合作,對野生和圈養(yǎng)大熊貓的能量代謝做測定,結果表明,大熊貓的能量代謝率異常低。一只體重90公斤大熊貓的代謝水平還不足同樣體重的人的一半。
該研究揭示了大熊貓能量代謝率低的機制。在長期演化中,大熊貓的形態(tài)、行為、生理、遺傳和基因組均發(fā)生了適應性改變。圈養(yǎng)大熊貓懶洋洋的,是為了通過減少活動來節(jié)省能量;而通過給野生大熊貓佩戴GPS頸圈,發(fā)現(xiàn)其每天有一大半時間在休息,平均每小時的移動距離也僅20多米。
研究者在大熊貓基因組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調控甲狀腺激素合成的關鍵基因(DUOX2)發(fā)生了突變,這可能與其較低的甲狀腺素水平相關。在人類和小鼠中,該基因突變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研究發(fā)現(xiàn),大熊貓的毛皮很厚,體內熱量不易散失,通過這種方式來克服能量代謝率低所帶來的維持恒定體溫的挑戰(zhàn)。熱成像測定表明,大熊貓的體表溫度與同樣黑白相間的斑馬和斑點狗等相比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