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帶一種觀念去看展

  • 發(fā)布時間:2015-06-08 06:32:0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善言齋專欄

  五六月份,照例是一年春拍密集上演的時間。潘天壽、李可染等現代國畫大師的代表畫相繼創(chuàng)下天價成交紀錄,讓業(yè)界人士對萎靡已久的藝術品市場多少有種久旱逢甘雨的快慰。雖然幾個孤立的成交個案,并不能左右整個市場的大勢,但趁著媒體炒作的這股風兒,近日邀約一起看展的投資圈朋友明顯多了幾茬。

  筆者大略瀏覽過華藝國際等知名拍賣行的電子圖錄,發(fā)現大家為了在弱市底下有個好收成,確實都在作品征集工作上鉚足了力氣: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可染等“老臺柱”自然都有東西露臉,嶺南這邊“關黎趙楊”和賴少其也是例牌主角。只不過普品多,精品少。好在最近一批專業(yè)藏家在股市那邊發(fā)了大財,一定程度上也為藝術品市場供應了一些額外的資金流。只要有幾件精品撐場,很可能就會刺激到他們的興奮點。

  大體而言,這些知名拍賣行曬出來的拍品,估價與藏家接受能力相匹配的還是占了多數,只有極個別標價會偏離當前市場的實際行情。譬如,一副關山月的書法對聯,居然標到一百多萬元,便實在有些夸張了。在內地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左右一件拍品成交的因素非常多。對于在世藝術家的作品來說,預展作品有價值高估的現象并不奇怪,因為不排除有幕后經營者會出于宣傳或助漲行情的需要,與利益相關方聯手做局來欺騙大眾收藏者。但是,對于像關山月這類已經去世十幾年的老先生來說,他們的作品在藏家當中已經有很高的認知度,市場價格相對穩(wěn)定,分布也比較分散。在整個行業(yè)還處于深刻調整的階段,除非有批量且特殊重要的作品流入市場,并遭遇集團資本的追逐,這類作品才會輕易有爆發(fā)性的大行情出現的。因而,藏家通過一件孤立或零星幾件的普品去炒作一位已故名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比較合理的推測是,賣家在“放盤”前對市場所作的調研不充分。對這類賣家的東西,初入門的朋友當然只能繞著走。

  與個別作品價格虛高的現象相映成趣的是,筆者也遇到過一些當代名家作品估價低得不那么尋常的現象。譬如,月初精誠所至的預展中,有一組方土的斗方放出來,標簽上顯示的估價是6000元至8000元。注意,這不是每平尺的價錢,而是四平方尺的一整張。旁觀者或有些奇怪,以方土目前在畫壇的地位,少說也要標到每平尺幾萬元——華藝國際5月推出來的一組4張方土的純水墨花鳥條幅,打包估價便去到了40萬元至50萬元。為什么精誠所至放出來的那一組斗方卻開價開得這么低?難道作品的真實性有硬傷?當然不是,筆者細心一看,署名乃是方土成名前所用的款式“方健群”,文字介紹里邊也直接透露了這是1991年的作品。當時方土年僅28歲,與成名后的作品相比,在市場上的報價自然要大打折扣。

  可見,初入門的朋友看展的時候,要特別留意上拍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一般而言,藝術家黃金年齡創(chuàng)作的精品或代表作標價最高,青年時期創(chuàng)作的未成熟作品或晚年精力衰退后創(chuàng)作的作品價格普遍會略低于市場平均價格。切記:市場對一件藝術品的定價,雖然很倚重名家的市場號召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凡是名家的出品就一定能夠賣個好價錢,在市場上成交價格破紀錄的永遠是他們的精品。從這個市場規(guī)律來反推,我們就會明白,純粹以某個階段一位名家的作品拍賣成交數據來推算其作品的市場行情,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不同時間段,市場上流通的某位名家的作品質量有可能是不均勻的。有些財團,要做高某位在世藝術家作品的市場行情,只要在當年向市場集中投放一批精品,然后再通過做局來降低其流拍率,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指數自然就會直線上漲。

  不過,不管幕后者如何渴望操縱市場,要想達到對市場“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還是很難的。市場的大勢還是要跟著客觀規(guī)律走。往大的方面說,市場要上規(guī)模,必須要有經濟基本面來支撐。至于什么樣的作品更具有投資價值?當然是那些“甩得動、走得快”、價格又還處在洼地的作品。有些藝術家的作品,雖然業(yè)內相傳的價格很高,但放到市場卻沒有人接盤,說明其市場成熟度不夠,作品流通性差,還停留在“莊家”炒作的階段。對帶有投資目的入市的買家來說,這類藝術家的作品一定要繞開。

  今春還可以看到有個別賣家集中拋售藏品的現象,至于是否套現用于炒股,則不得而知。這類藏品,雖然質量參差不齊——大都是藝術家在雅集或者其他社交場合的應酬之作,多以尺幅在四平方尺以下的小品為主——但是,因為其來源清晰、價格門檻不高,很適合“眼光還不是很毒”的新入場朋友練手。一般而言,普通作品換手率確實會相對低點,但如果僅僅是為了個人收藏,這類作品是可以大膽買的。

  在市場不大好的時候,買來投資的藝術品除了規(guī)避風險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考慮其性價比。新進場的朋友都有一種這樣的觀念和擔心:追高怕最后幫別人賺了錢,沒人要的東西又怕它在市場上永遠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有沒有那種換手率比較高、價格又比較低的作品呢?當然有。要發(fā)現這類“潛力股”,恐怕就要自己親自到市場上走一走了。

  馮善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