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在橋墩下面擠不去救助站里睡
- 發(fā)布時間:2015-02-04 10:29:3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寒時節(jié),湖南省長沙市最低氣溫降至攝氏零度,然而在橋洞、地下通道等處仍然聚集著很多露宿街頭的流浪人員。在流浪人員較為集中的人民西路立交橋下,今年32歲的流浪者夏元強告訴記者,他們收入來源主要是撿廢品和打零工,衣服和被褥全是撿來的,收入多時就在外面吃粉面或者盒飯,沒錢時只能靠撿。
與眾多流浪者露宿街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300多個床位的長沙市救助站總共只住了6個人。長沙救助站負責人廖朝暉介紹,根據《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規(guī)定,救助站對流浪人員的救助是臨時性社會救助措施,在實際工作中,救助站只能提供臨時食宿、洗理、資票返鄉(xiāng)等服務,對于不愿入住的流浪者,工作人員唯有耐心勸導,勸導不成只能發(fā)放一些救助物資,常常處于有力使不上的境地。
來自河北的流浪者吳某告訴記者,由于北方冬季寒冷,加上在老家也找不到親人,因此他并不需要救助站提供的資票返鄉(xiāng),而且救助站只提供臨時的食宿,住幾天出來后他還要再次流浪,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簡易安置場所。
專家認為,未來的救助管理可以借鑒外國經驗,例如莫斯科設立的“社會適應中心”,不僅“授人以魚”,還“授人以漁”,從流浪者的需要出發(fā),改進“一張票”“一件衣”“一桶面”的固有救助模式。
上圖為在長沙市人民西路立交橋下,兩名流浪者在交談。
右圖為在長沙市坡子街一處拆遷房屋內,一名流浪者正把撿來的木柴搬入屋內準備取暖。新華社記者白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