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財經(jīng)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影人”總怕不得獎?

  • 發(fā)布時間:2014-09-17 08:55:08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適合本土觀眾口味放棄國際市場 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的中國電影越來越少

  2013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主席巴貝拉到中國選片,幾乎找不到一部合乎金獅獎參賽水準的影片,最后只有文晏導演的處女作《水印街》入圍電影節(jié)“影評人周”單元。2012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年收入達170.7億元人民幣,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2013年,中國年度票房收入更高達217億元。但在業(yè)內(nèi)人士看來,這些為中國電影業(yè)創(chuàng)造了巨額票房收入的商業(yè)片,幾乎沒有一部“走得出去”。

  ■李邑蘭

  “我不一定適合現(xiàn)在的市場”

  陳可辛導演的影片《親愛的》在威尼斯首映,評委陳沖悄悄地進了劇院?!八騽恿宋摇???赐暧捌?,她告訴記者。

  陳沖是較早和國際一流導演打交道的中國演員之一。1986年,貝托魯奇拍攝《末代皇帝》時,她在片中飾演了女主角婉容。

  《末代皇帝》奪得了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在內(nèi)的9項大獎,也讓陳沖和“溥儀”尊龍走上了奧斯卡的頒獎臺。與貝托魯奇等西方導演合作,陳沖很早就了解到,“講人性的故事很重要”。

  陳沖近年常和“藝術電影”打交道。2007年,在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里,陳沖演“林大夫”,漂亮風騷,就像一個被壓抑太久、忽然性蘇醒的女性符號一樣,有點亢奮,又有點病態(tài)。

  陳沖在1998年拍攝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天浴》?!短煸 犯鶕?jù)嚴歌苓小說改編,講“文革”末期,四川女知青文秀為了回城,出賣自己的肉體,甚至最終搭上性命的悲慘故事。陳沖憑此片獲得臺灣第35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天浴》之后,陳沖沒有再當導演。有時有了想拍的東西,但給一兩個人看了后,對方的回答都是“太高端”、“不商業(yè)”。“我不一定特別合適現(xiàn)在的市場?!标悰_顯得有些無奈,“現(xiàn)在中國年輕一代的觀眾,他們的生活沒有經(jīng)過大的運動。經(jīng)濟上的發(fā)展,剝奪了思想上的探索,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努力掙錢上,而不鼓勵你去深刻地思考”。

  一樣的高樓大廈,怎樣拍出中國質(zhì)感

  文晏的評委工作被切割成工整的幾塊:每天看兩三部電影,每過兩三天,評委們聚在一起討論一次,直到最后一天,再整體做一個決定?!胺彩悄欠N一看就特別計算的電影,我們一般都不會太喜歡。你看不到才華,看不到生命力,只有各種擔心。好的東西還真的就是個性化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彼f。

  文晏是電影《白日焰火》的制片人。2014年,這部電影獲得了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熊獎及最佳男演員銀熊獎。2013年,文晏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身份是導演。她的處女作《水印街》入圍了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影評人周”單元。

  《水印街》投資250萬元人民幣,拍攝歷時一個月。片中的年輕人來自城市,聽著和西方一樣的流行音樂,過著和他們相似的生活。在威尼斯首映時,一家意大利電影雜志評價說,這部電影讓他們想起了安東尼奧尼的電影《放大》,都是關于真實與虛幻的一種變化。

  “中國在變化,北京可能沒有那么濃的異域風情了,都是一樣的高樓大廈了。怎么在這樣的景象中拍出中國的質(zhì)感來?”文晏說,這是她常常思考的問題。

  關注底層小人物的命運,很多西方電影也會做。文晏說,比利時著名導演達內(nèi)兄弟,他們影片的主人公是煤礦工人、木匠、清潔女工、失業(yè)者,有質(zhì)感的地方在于,他們會真正走到那些人當中,沒有俯視,也沒有施舍。

  藝術電影的三股“潮流”

  2014年9月6日,許鞍華的傳記片《黃金時代》為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拉開帷幕。

  《黃金時代》講述了上世紀20~40年代中國女作家蕭紅短暫的一生,以及她與作家蕭軍、端木蕻良之間的感情。在3個小時的影片中,30多位民國時代的文人出場。要將這些人對號入座,即使對中國觀眾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鞍華解釋,她執(zhí)意要嘗試一種不同以往的敘事方式——把所有的東西變成懸案——“我們沒有說要給你們看一些定案,只是把一手資料,她自己寫的、朋友寫的整理出來。有疑案,就告訴你,這是個疑案”。

  從觀眾反應來看,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實驗?!霸S鞍華的野心很大,她想在這部電影里放進很多大格局的內(nèi)容,那個文人輩出的民國時代,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背景,政治性和個人選擇的沖突,重新樹立一種傳記片的標準……但這些野心束縛了她,造成了《黃金時代》的問題?!薄毒C藝》雜志這樣評論。

  2011年,許鞍華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展映的影片《桃姐》,獲得了來自西方觀眾和媒體的一致好評,“桃姐這位溫柔的、有質(zhì)感的,具有低調(diào)的人文精神的女性,也是許鞍華身上完美的電影標簽”。

  許鞍華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履行“地平線”單元評委主席的職責。有別于金獅獎,“地平線”單元重點鼓勵電影的實驗和創(chuàng)新,以捕捉世界電影未來的潮流和趨向。

  從參賽的影片中,許鞍華看到了當今世界藝術電影的三股“潮流”:一類是反映現(xiàn)代年輕人虛無的,“割手、吸毒、流浪不回家,然后特別理直氣壯”;一類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故事,比如阿拉伯地區(qū)戰(zhàn)爭的題材;還有一類,就是對傳統(tǒng)的批判題材。

  參加威尼斯電影節(jié),在許鞍華看來,是一次向世界電影學習怎么講故事的過程。“學習人家文化上的東西——他們的國家是怎樣的,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有時候因為我們太緊張、太害怕了,怕我們的片子不得獎,就沒有時間去欣賞別人的電影?!保ㄔd《南方周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