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倒掛如何解“扣”
- 發(fā)布時間:2014-09-10 05:52:5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糧食主產區(qū)倉容緊張給糧食收購造成了困擾。倉容緊張的原因主要是,糧食連續(xù)多年豐收,各地糧庫爆滿。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在現有糧食購銷政策下,糧食價格持續(xù)多年上漲,民營企業(yè)收購謹慎,國有收儲企業(yè)成為收購主力軍,大部分糧食流向國儲庫。
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激發(fā)糧食市場活力,改變目前糧食市場主體過分依賴托市收購政策的局面。
糧價多重倒掛
國內外糧價倒掛、國內主產區(qū)與主銷區(qū)糧價倒掛、成品糧與原糧價格倒掛等多重倒掛現象,導致糧食加工企業(yè)收購糧食積極性下降,糧食源源不斷地流向國有收儲企業(yè)。
北大荒股份854農業(yè)分公司第一管理區(qū)第八作業(yè)站的丁勝利從事水稻種植近20年時間了,今年他種植了4500畝水稻,目前長勢良好,估計又是一個豐收年。他告訴記者,2004年以前由于沒有托市政策托底,糧食價格大起大落,種糧收益得不到保障。2004年之后,國家實行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并逐年提高水稻銷售價格,他的種糧收益也越來越好。為了穩(wěn)定土地經營面積,他去年花了1000多萬元購買了4500畝地12年的使用權。
丁勝利說,他現在根本不用擔心稻谷賣不出去,現在和以前唯一的不同是,以前主要把稻谷賣給一家稻米加工企業(yè),近兩年隨著托市收購價格越來越高,國有收儲企業(yè)的收購價高于加工企業(yè),他就選擇把糧食賣給當地糧庫。
丁勝利的選擇也是許多農民的選擇。近年來,國有糧食收儲企業(yè)在糧食收購市場一直發(fā)揮著主力軍作用。今年夏季糧油和早秈稻再獲豐收,新糧上市初期市場價格低于托市價格,為保護農民利益,糧食主產區(qū)大面積啟動托市收購,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5省先后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執(zhí)行預案,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10省先后啟動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廣西等5?。▍^(qū))先后啟動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執(zhí)行預案。
原本為臨時性的托市收購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政策。然而,隨著糧食價格持續(xù)多年上漲,當前國內糧食市場出現了國內外糧價倒掛、主產區(qū)與主銷區(qū)糧價倒掛、成品糧與原糧價格倒掛等多重倒掛現象,這直接導致糧食越豐收進口越多、主銷區(qū)到主產區(qū)收購糧食積極性下降、糧食加工企業(yè)收購不積極。在這種情況下,國有收儲企業(yè)承擔糧食收購主渠道重任,敞開收購,糧食主產區(qū)的糧食源源不斷地流向國儲庫。
國家掌握大部分糧源,能夠通過宏觀調控有效應對國際糧食市場波動。但是,國家以最低收購價收購糧食,又通過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定期組織的政策性糧食拍賣順價銷售政策性糧食,這“一進一出”不利于形成市場價格機制,糧食行業(yè)“稻強米弱”、“麥強面弱”格局難以打破,許多企業(yè)處于階段性開工狀態(tài)。此外,國內外糧價倒掛使得政策性糧食無法順價銷售出去,這也成為大部分糧食流向國庫、儲備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
鼓勵更多主體儲糧
國家糧食儲備規(guī)模越來越大,倉容壓力越來越大,財政負擔也越來越沉重。為了激發(fā)市場活力,國家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參與政策性糧食收購。
中國農科院農經所所長秦富認為,走出政策性收儲困境的一個主要措施是推動糧食儲備多元化,走出國儲倉容壓力越來越大的困境。在鼓勵中央和地方儲備做大做強的同時,應多鼓勵農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yè)等多元主體進入糧食儲備市場。同時,要鼓勵更多有實力的民營糧企參與糧食儲備,在國有糧企保障糧食安全的大前提下,讓民營企業(yè)激活糧食儲備的市場活力。
據了解,目前一些存儲條件好的糧食加工企業(yè)和貿易商積極參與政策性糧食收購。吉林省去年有5家企業(yè)獲得了政策性糧食收儲資格,中糧集團的2家公司參與政策性糧食收購。中糧生化能源(公主嶺)有限公司采購部經理王俊淇告訴記者,公司主要從事玉米淀粉、玉米色拉油、果糖等深加工,與中糧另一家加工企業(yè)黃龍集團毗鄰,兩家企業(yè)玉米加工能力達到140萬噸?,F在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玉米深加工利潤微薄,企業(yè)處于半停產狀態(tài)。去年以來,該企業(yè)參與政策性糧食收儲,共計收儲糧食約17萬噸。
記者在各地調研時還了解到,現在一些合作社積極籌建糧食倉儲設施,有的是為了暫時儲存糧食,錯時銷售,實現種糧效益最大化,有的是為了代儲政策性糧食。黑龍江克東縣昌盛鄉(xiāng)安全村現代農機合作社去年建設了一個2萬噸倉容的糧庫,今年準備擴建倉容,開展政策性糧食代儲業(yè)務。
專家表示,實行糧食儲備多元化,必須明確界定政策性儲備糧的性質,確保政策性儲備和經營性業(yè)務清晰分離。政策性儲備糧的糧權屬于國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由國家提供財政補貼并服從糧食調控。參加儲糧計劃的企業(yè)、合作社乃至農場主,不得自行處理儲備糧。王俊淇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沒有權利自行處理儲備糧,公司加工需要用糧,必須通過參加政策性糧食拍賣獲得。
目標價格改革破題
激發(fā)糧食市場活力,需要全面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糧食收儲多元化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糧食倉容壓力,然而,更多的糧食加工企業(yè)、貿易商甚至一些合作社都在汲汲于政策性糧食收儲,會進一步擠壓糧食市場活力。因此,在鼓勵糧食購銷企業(yè)參與政策性糧食收購的同時,更應該鼓勵糧食購銷企業(yè)開展市場性自營收購,這樣才能真正激發(fā)糧食市場活力,盤活整個糧食產業(yè)鏈。這就需要全面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國家發(fā)改委產業(yè)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藍海濤認為,以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為核心的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弊端日益凸顯,難以適應全球化背景下國內外農產品競爭環(huán)境,所以不得不采用以差價直補為核心的目標價格改革,替代現行的重要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
實際上,我國農產品市場化改革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現在政府只對糧棉油糖豬肉等重要農產品實行最低收購價或臨時收儲價格干預,目前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程度低,而大量的一般農產品已經建立了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目前政府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yè)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從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種推進補貼試點。
需要注意的是,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zhàn)略物資,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實施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要非常慎重。
秦富認為,要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未來一段時期內還需要繼續(xù)實施小麥和稻米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的臨時收儲價政策,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大米、小麥、玉米國內外價差擴大對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目標的沖擊。未來即使條件成熟時,三大谷物實施目標價格政策也宜分兩步走,第一步可以玉米為對象,經過檢驗其確實能保障一定程度的“谷物基本自給”的實踐基礎上,第二步再以稻谷、小麥兩大口糧為對象,觀察其實施目標價格的一定時期內,對“口糧絕對安全”的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