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央行為何遲遲不降準?

  • 發(fā)布時間:2016-01-29 02:10:3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降準與中短期貨幣操作工具,雖都是數(shù)量化貨幣政策工具,但降準是比較長期的貨幣政策工具,而無論MLF中期借款便利、還是SLF短期借款便利,都屬中短期流動性安排。

  昨日,央行公開通知顯示,為了做好春節(jié)前后流動性管理工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將增加春節(jié)前后公開市場操作場次。從1月29日起,將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和商業(yè)銀行債券納入公開市場操作和短期流動性調節(jié)工具(SLO)質押品范圍。

  每年春節(jié)前夕,“資金荒”總要重復上演,央行釋放流動性起到臨時性救駕作用,這是近年形成的一種貨幣投放慣例。據華創(chuàng)證券研究表明,未來短期資金缺口約為2萬億元,中期資金缺口則超過12500億。1月19日央行對22家金融機構開展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3個月期MLF利率降至2.75%,但資金面仍較為緊張。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Shibor)短期品種依然持續(xù)飆升。

  而對社會期待和預估的降準貨幣政策工具,央行為何這一次遲遲拖延不用?這是因為,降準與中短期貨幣操作工具,雖都是數(shù)量化貨幣政策工具,但降準是比較長期的貨幣政策工具,而無論MLF中期借款便利、還是SLF短期借款便利,都屬中短期流動性安排。因此央行使用短期貨幣流動性安排工具,既體現(xiàn)了央行貨幣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也暗藏有一定“私心”:

  春節(jié)之后,經濟形勢走勢尚不明朗,年后貨幣市場究竟怎么樣,央行其實也沒底,為穩(wěn)妥起見,央行在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上需要留有“余地”;而且春節(jié)期間對流動性需求具有明顯季節(jié)性,春節(jié)之后不少資金就會回籠。顯然,通過中短期方式來穩(wěn)定市場利率,既能投放流動性,也能隨時通過MLF和SLF到期回收流動性,央行會大大提高調控貨幣主動權。

  而如果一旦再次降準,短期內不會把釋放的流動性收回去,會使得整個市場流動性非常寬松,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世界各國對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及貶值壓力,會再次釋放人民幣長期寬松信號;這樣會再次加劇人民幣匯率市場動蕩,令人民幣繼續(xù)承壓,無論對人民幣國際地位提高、還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穩(wěn)定都將形成不利沖擊,不得不令央行更加謹慎地實施降準貨幣政策。

  再說了,降準釋放充裕流動性,雖有利于穩(wěn)定市場預期和利率;但如果過度采用降準措施,可能導致對短期利率過大下行壓力,也對穩(wěn)定資本流動和匯率穩(wěn)定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后,存款基準利率和實體經濟關系在不斷減弱,就是說銀行間資金市場利率下降并不能傳導給實體經濟,使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直接下降,尤其過多的流動性也并不能真正注入實體經濟,達到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之目的。央行在降準中也是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的。

  目前央行在執(zhí)行貨幣調控政策上,始終盯住的是兩個目標,一是要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又要關注到流動性太過寬松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較大壓力,形成負面沖擊。而短期貨幣工具雖然有助兩個目標實現(xiàn),但仍具有較大局限性,應該說還是權宜之計,因為隨著外匯占款大幅減少趨勢短期內難以迅速扭轉,加上春節(jié)臨近,現(xiàn)金需求增加、稅收上繳帶來財政存款上升以及1月信貸投放較多等因素共同影響,市場流動性仍有趨緊壓力;且SLF等工具對準備金率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加上短期貨幣操作工具需商業(yè)銀行付出成本,遠比不上降準無成本資金,因此,在春節(jié)之后,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的可能性將會比較大。

  □莫開偉(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