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底是怎么回事
- 發(fā)布時間:2014-08-19 09:56:50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孫朋浩
近些年來,拍賣行的運作、誘惑的商業(yè)宣傳和離譜的學術界評論,一直在無休無止地提高內(nèi)地收藏家難以滿足的藝術品胃口。如果說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藝術品帶回國內(nèi)是一種責任的話,從文化意義上我們或許還可以得到一點安慰,不過就藝術品市場全貌來看,這樣的想法可能就太天真了。
前段時間關于蘇東坡“功甫帖”真假的喧鬧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亂象。以貢布里希獨具的慧眼和幾乎無人匹敵的學識來看,一些人僅憑借“眼光”就可以辨識真假是荒謬透頂?shù)氖?,特別是那些擁有文物光環(huán)、歷經(jīng)歲月磨蝕的名家藝術品,沒有年譜和科學技術方面的確認,僅憑借風格和筆觸,甚至承載介質的類同就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大約是這個學究太過于認真了,藝術品的經(jīng)營者和收藏者幾乎從來就不買賬,西方如此,東方更是這樣。比較起來,作品是誰的并不重要,好壞也是主觀的標準,只要看起來藝術作品可能是誰的就足夠了,關鍵在于其價值幾何。
可能正是這方面的原因,中國現(xiàn)在的收藏家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像張伯駒那樣癡迷于藝術和文化的人,估計現(xiàn)在已經(jīng)尋不到蹤跡了,遍布城鄉(xiāng)溝壑的收藏家怎么看都不像是傳承藝術文化的人。在精品聚集的博物館,在精選繪畫杰作的陳列殿堂,除了作為旅游勝地的故宮外,您很難看到那些熱衷收藏的高人比肩繼踵。很早以前中國美術館熱鬧非凡過一次,據(jù)說連修鞋的師傅都去排過隊,那次人體畫展給我的啟示是,什么時候美術館展出館藏作品或是世界名作的時候也如此擁擠,藝術家們就不會再嘲笑民眾的藝術品位了。
說起來有些傷心,之后無論什么展覽,比如印象派畫展,都難以望其項背。這些年藝術品買賣興旺發(fā)達,按理來說情形多少應該有所改變,不過無論是館藏作品,還是張大千的畫,都不能吸引那些熱愛藝術品的人。前些日子在一位朋友家看見一幅水墨的牡丹,據(jù)說作者之名大到無人知曉,追逐者只知道某人叫某牡丹,號稱攜帶6位數(shù)甚或7位數(shù)的現(xiàn)金沒有關系也不能斬獲滿意的佳作。看著墻上的佳作實在是沒什么話好說。老實說我不太知道誰的畫好或是不好,只有都掛在一起比較,我才能告知哪幅畫的構圖更和諧,色彩和線條更讓人愉悅,諸如透視光影、神形特點之類也是感覺上的主觀意見,至于不同畫家的比較,按老師的教導,也只是誰誰揚棄了什么,誰發(fā)展、獨創(chuàng)了什么表現(xiàn)樣式,等等。不過這些說法沒什么意義,完全無法評價畫的價值高低。
話說回來,我的想法太過幼稚,出巨資的藏家大多數(shù)都不關心藝術品的好壞和價值,他們只關心價格。悲哀的是他們是對的,藝術品本身是無價的,難題是要確定適當?shù)膬r格非常困難,在日本人炒作印象派作品多年后,據(jù)說整體來看,目前的價格只有頂峰時期的十分之一或者稍多。然而大家并不需要對此類現(xiàn)象不安,隨著通貨膨脹的持續(xù)不斷,經(jīng)歷時間檢驗的杰作,將來的價格一定會爬上來。
不過對于那些遍布鄉(xiāng)野的藏家來說,恐怕就不是那么樂觀了。聽人說現(xiàn)在某些人隨便寫的幾個字價格就可能高達數(shù)十萬,一些涂鴉之作也在“名望”之下價格飛升,各式各樣的拍賣此起彼伏,連一些中小城市也能養(yǎng)活拍賣公司,頑石樹根也成為預期升值的藏品,街肆、飯鋪充斥著那些本該去美術館和博物館的藝術品收藏家們,這讓我等外行人完全不懂收藏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不太知道木頭和頑石是不是真的會升值,但當代藝術品應該是最具升值空間的,只是關涉這方面的投資風險非常的高,不要說道聽途說的財主,即便是頂級的鑒賞家也無力控制。
坦白說,我是誠心支持藝術品收藏行為的,其中的目的當然沒有職業(yè)鑒賞家和金融家們那么復雜,往最壞的情況考慮,在新一季冰川時期到來的時候,我們至少有取暖引火用的材料,石頭呢就少收藏一點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 最嚴調控下滬深房價仍漲 人口老齡化影響三四線樓市
- 樂天大規(guī)模退出中國市場 供應商趕赴北京總部催款
- 北京16家銀行上調首套房貸利率 封殺“過道學區(qū)房”
- 10萬輛共享單車僅50人管遭質疑 摩拜ofo優(yōu)勢變劣勢
- 去年聯(lián)通、電信凈利潤均下滑 用戶爭奪漸趨白熱化
- 奧迪否認“官民不等價”:優(yōu)惠政策并非只針對公務員
- 季末銀行考核在即 一日風云難改“錢緊錢貴”現(xiàn)狀
- 美圖7小時暴跌四成 虧損業(yè)績?nèi)绾沃?00億市值受拷問
- 監(jiān)管重壓下P2P退出平臺增加 網(wǎng)貸行業(yè)進入冷靜期
- 配資炒股虧損逾百萬 股民將信托公司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