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芯藏身份證 可確保無法被讀取復制篡改
- 發(fā)布時間:2014-11-08 08: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晶
我國“網絡身份證”展開試點
搭載在一張銀行卡的芯片上
可確保無法被讀取復制篡改
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人們能擁有一張像“居民身份證”那樣權威、統(tǒng)一、普適性的“網絡身份證”,互聯網上的身份認證和個人隱私保護將會變得更簡單、更安全。
記者從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獲悉,針對網絡虛擬社會管理、保護公民網絡安全以及個人隱私等迫切需求,經過五年技術攻關,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網絡身份證”技術,即eID的大規(guī)模服務技術難題已被悉數攻克,并建立起全國唯一的“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tǒng)”。
在第16屆中國國際工業(yè)博覽會上,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現場展示了“網絡身份證”(eID)技術的應用,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記者看到,“網絡身份證”并不是像“居民身份證”那樣的證件,而是搭載在一張銀行卡的芯片上。雖然看上去與普通的銀行卡沒什么區(qū)別,但當工作人員將搭載了“網絡身份證”的銀行卡放在讀卡器或智能手機背面讀取,不需要在網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就能方便地進行網上購物,物流狀況也一目了然。
據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信息網絡安全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嚴則明介紹,我國自主研制的“網絡身份證”(eID)技術,采用了“國密SM2”算法,通過高強度安全機制,可以確保無法被讀取、復制、篡改或非法使用,從而確保芯片載體及其持有人一一對應。
目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已在我國廣泛開展“網絡身份證”(eID)技術的應用試點。2012年,在北京郵電大學發(fā)放了近3萬張“網絡身份證”,進行校園內網絡全業(yè)務流程的試點。在銀行系統(tǒng),加載了eID的工商銀行金融IC卡已在全國試點發(fā)行600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