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利空PK三利多 第三輪逼空或步入休整期
- 發(fā)布時間:2014-11-10 0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文舉
分析人士認為,高位放量滯漲顯露市場疲態(tài),大盤在2444點附近將轉入階段性調整,第三輪逼空行情或告一段落
上周A股市場一直維持在2400點上方窄幅震蕩的走勢。備受關注的是,前一周滬指上漲5.12%,成交量為9731億元,而上周滬市成交量已經超過1萬億元,但滬指反而微跌0.08%。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高位放量滯漲顯露市場疲態(tài),大盤在2444點附近將轉入階段性調整,第三輪逼空行情或告一段落。
五利空制約做多動能
近期市場的高位震蕩,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宏觀經濟表現(xiàn)乏力。從近期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和上市公司業(yè)績來看,10月份中國制造業(yè)PMI數據為50.8%,較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由于宏觀經濟表現(xiàn)乏力,上市公司三季度業(yè)績增速放緩,業(yè)績亦未能提振市場表現(xiàn)。
其次,政策邊際效應逐漸弱化。10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工作進展和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的推廣意見》,一度引發(fā)了申報自貿區(qū)的天津、福建等板塊上漲,但短暫的亢奮后市場很快恢復平靜,并出現(xiàn)震蕩回落走勢,與此同時,圍繞前期政策的主題投資被過度炒作后也出現(xiàn)明顯的“退燒”。
第三,市場滯漲跡象初現(xiàn)。10月底,在藍籌板塊的主導下,滬深兩市大盤一掃此前連續(xù)下跌的“陰霾”,開啟一波強勢反彈,期間成交量顯著放大。前一周,滬指快速突破2400點整數關口,最高上探至2423.60點,深證成指重新翻上8200點,最高上探至8230.59點,全周滬指上漲5.12%,成交量為9731億元;而上一周,滬市成交量已經超過1萬億元,但滬指反而微跌0.08%,滬深大盤則出現(xiàn)明顯的滯漲跡象。
第四,融券余額連增6日,融券余額開始向警戒水平逼近。盡管本輪大盤反彈強勁,但兩融投資者普遍參與意愿并不強烈。統(tǒng)計顯示,近6個交易日,兩市融券余額呈現(xiàn)持續(xù)上行的走勢,與大盤表現(xiàn)明顯背道而馳。融券余額開始向警戒水平逼近,短期對市場宜保持適度謹慎。
第五,上市公司業(yè)績增速放緩。近期獐子島的巨虧事件引發(fā)廣泛關注,拋開對虧損的各種質疑不說,這也是該公司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而據統(tǒng)計,截至上周四,在已公布2014年業(yè)績預告的千家公司中,全年業(yè)績預虧的共有118家,與此前業(yè)績相比,38家為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預虧。隨著年報披露工作的展開,上市公司業(yè)績的下降成為制約市場做多的主要動因。
三利多因素依然存在
盡管如此,但支撐市場向上的積極因素依然存在,并不容忽略。
第一,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10月24日,21個國家簽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為亞洲各國之間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提供資金支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提出成立絲路基金,專門用于“一路一帶”建設。這是加快落實三中全會的決定,“建立開發(fā)性金融機構,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qū)域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分析人士認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全面展開對資本市場有望注入上行動力。
第二,資金面寬松預期強化。近段時間,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毫無變化,但政策寬松預期仍不斷發(fā)酵,以3個月SHIBOR利率為代表中長期限的市場基準利率持續(xù)走低,顯示市場對未來流動性趨松、融資成本趨降存在共識。盡管央行至今仍未采取降準、降息等措施,但中長期限SHIBOR利率持續(xù)下行足以表明融資利率正顯現(xiàn)下行的趨勢,資金面維持寬松。
第三,滬港通進入最后階段。證監(jiān)會新聞發(fā)言人鄧舸11月6日表示,滬港通試點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到了最后階段。滬港通未“通車”,因一系列與其相關的問題仍然需要明確,如信息披露等。盡管時間點不確定,但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券商板塊則對此積極反應,同樣有利于市場前行。
總之,寬松的資金面疊加利好政策的出臺,共同促成了股指在10月底的逼空行情。從目前來看,資金寬松預期得到強化,但政策的邊際效應則出現(xiàn)弱化。目前滬指已經實現(xiàn)月K線六連陽,超過這一水平最近的時間便是2009年1月份至7月份的七連陽。當時依托的是2008年年底連續(xù)降息、降準以及四萬億元刺激,現(xiàn)階段的升勢并不具備那樣的貨幣政策環(huán)境,更使得股指在突破2013年年內高點2444點后,顯得高處不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