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專家評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
- 發(fā)布時間:2016-05-08 14:48:0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長春5月8日電 題:國際法專家評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
新華社記者 楊依軍、張建
應菲律賓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將于近期作出裁決。5月7日至8日,在吉林大學舉行的中國國際法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上,專家學者認為,仲裁案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中國政府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是正確的。
仲裁案從一開始就是非法的
2013年1月以來,菲律賓執(zhí)意單方面提起并推進南海仲裁案。多位與會專家表示,菲律賓的單方面行動從一開始就是不合法的,應菲律賓請求成立的仲裁庭是一座應當拆除的“違法建筑”。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執(zhí)行理事長曾令良教授說,南海仲裁案無論經(jīng)過如何精心包裝,其實質都是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問題。領土主權爭議不是《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guī)范事項;而關于海洋劃界,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就根據(jù)《公約》規(guī)定作出了排除性聲明。仲裁庭對這些問題不具備管轄權。
曾令良說,將南海爭議提交仲裁也違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中菲之間共識。2002年11月,中國同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簽署《宣言》,第四條明確規(guī)定“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也多次在聯(lián)合聲明、聯(lián)合公報等雙邊文件中確認通過談判和協(xié)商解決有關爭端。這實際上都排除了通過仲裁途徑解決。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馬呈元說,仲裁庭存在隨意擴權行為,把本不屬于自己管轄范圍的事情納入管轄,是對《公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的濫用,中國當然不接受、不參與。
表面是法律糾紛,實質是政治問題
專家認為,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實際上是把政治問題包裝成法律糾紛,以欺騙國際社會,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外交部條法司司長徐宏說,南海仲裁案絕不是單純的法律糾紛,而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其實質就是企圖把非法侵占的中國島礁據(jù)為己有,削弱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張海文說,近年來“南海問題”之所以成為“熱點”,與大國關系及地緣政治不無關聯(lián)。南海仲裁案不能簡單化地僅僅放在國際法框架下分析,更要放在大的國際政治背景下去考察。
有學者指出,個別域外大國不斷為菲律賓提起仲裁“站臺”,聲稱應當按照《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來解決南海爭議,但其自身不僅不是《公約》締約國,而且歷史上屢屢對國際法合則用、不合則棄,充分暴露了其虛偽性。
無論結果如何,中國立場不變
對于仲裁庭可能作出對中國不利的裁決,專家表示,無論仲裁庭作出什么裁決,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中國都不會接受。
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肖建國說,中國政府對南海仲裁案的態(tài)度概括起來就是“四不”,即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zhí)行。這是為了捍衛(wèi)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也是維護《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有效性、嚴肅性和完整性。
馬呈元表示,由于仲裁庭一開始就不具有管轄權,所以無論裁決結果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都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自然也就談不上執(zhí)行的問題。
曾令良說,仲裁庭作出裁決后,短期可能會在國際上引起關于中國的“負面新聞”,對此要以理性和長遠眼光看待。中國應秉持在南海問題上立場、政策、態(tài)度不變,繼續(xù)以積極姿態(tài)致力于南海和平穩(wěn)定。
中國外交部日前表示,仲裁裁決不會改變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的歷史和事實,不會動搖中國維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和意志,不會影響中國通過直接談判解決有關爭議以及與本地區(qū)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wěn)定的政策和立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 最嚴調控下滬深房價仍漲 人口老齡化影響三四線樓市
- 樂天大規(guī)模退出中國市場 供應商趕赴北京總部催款
- 北京16家銀行上調首套房貸利率 封殺“過道學區(qū)房”
- 10萬輛共享單車僅50人管遭質疑 摩拜ofo優(yōu)勢變劣勢
- 去年聯(lián)通、電信凈利潤均下滑 用戶爭奪漸趨白熱化
- 奧迪否認“官民不等價”:優(yōu)惠政策并非只針對公務員
- 季末銀行考核在即 一日風云難改“錢緊錢貴”現(xiàn)狀
- 美圖7小時暴跌四成 虧損業(yè)績如何支撐600億市值受拷問
- 監(jiān)管重壓下P2P退出平臺增加 網(wǎng)貸行業(yè)進入冷靜期
- 配資炒股虧損逾百萬 股民將信托公司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