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銀”力挽外貿困局 貿易便利化政策細化完善
- 發(fā)布時間:2016-04-21 08:11:4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季度進出口數據毫無意外地被貼上了“雙降”的標簽,在目前“內憂外患”的局面下,未來也難言輕松。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強調了外貿的重要性,并從出口退稅、加工貿易、境外營銷、進口政策及通關試點5個方面為當前的外貿加碼助力。在業(yè)內看來,5項舉措都是對去年一系列貿易便利化措施的細化和完善,而從出口退稅等方面也不難看出,國家已經準備拿出“真金白銀”來面對當前的外貿困境。
貿易便利化政策細化完善
面對國常會此次提出的5項措施,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合作研究室主任張建平認為,上述措施基本都是對去年一系列貿易便利化政策的細化和完善?!氨热?,此次就將出口退稅政策明確到了部分機電產品,目的就是通過更多的退稅來鼓勵企業(yè)對外出口?!睆埥ㄆ秸f。
事實上,去年7月的國常會以及國稅總局出臺的16條貿易便利化舉措中均提出要加快完善出口退稅政策,今年4月,貿易便利化聯(lián)席會議制度正式建立,研究出口退稅政策同樣也是聯(lián)席會議的重要工作之一。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認為,將出口退稅明確到具體領域證明了國家已經準備拿出“真金白銀”來應對目前的出口困境。
此外,作為提高通關效率的秘密武器,國常會也強調將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廣至有條件的中西部地區(qū),據了解,目前僅有上海、福建等地正在試點“單一窗口”。在張建平看來,正是由于聯(lián)席會議制度的存在,“單一窗口”這種需要各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的模式才能如此迅速地推廣至中西部,破除中西部地區(qū)貿易增長的瓶頸。
在白明看來,此次國常會的一系列促外貿舉措更多地是針對當前一二季度所面臨的外貿壓力,措施更多地是對以往政策的填平和補齊。張建平則表示,以往外貿所牽扯的方面較多,經常會涉及到部門及地方的利益。而隨著貿易便利化政策的不斷完善,不僅各部門會漸漸理清責權,進出口企業(yè)也會從一系列貿易便利化措施中獲益。
3月出口上揚難掩整體頹勢
不得不說,當前外貿所面臨的巨大壓力是推動政策出臺的動力之一。事實上,從去年起,我國外貿就開始步入下行區(qū)間,據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同比下降7%,其中出口微降1.8%,進口大降13.2%。下降7%的“成績單”也與去年初設定的增長6%左右的目標相去甚遠。
進入今年,進出口仍然在止跌回穩(wěn)的門外徘徊,特別是在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5.7%,出口20.6%的降幅更是創(chuàng)下了自2009年5月以來的最大降幅。透過上周出爐的一季度外貿數據也能看出,“雙降”仍然是外貿當下最為顯著的標簽。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2萬億元,同比下降5.9%。其中,出口下降4.2%,進口下降8.2%。
盡管3月當月的進出口數據出現了逆勢上揚,出口更是上演了上漲18.7%的“逆襲”,但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沈丹陽也于近日表態(tài)稱,3月出口大幅回升主要是受到了季節(jié)性因素和基數因素的影響,在出口規(guī)模方面其實并不理想。數據也顯示,3月出口規(guī)模僅為1.05萬億元,與此同時,盡管2月的出口下滑超過20%,但近9000億元的出口規(guī)模實際并不比3月遜色多少。
在開年不利的進出口數據背后,企業(yè)的感受是最為深刻的。沈丹陽此前曾表示,商務部已對全國20個省市進行了調研,企業(yè)普遍反映近年的外貿形勢總體上比2015年更加復雜嚴峻,2015年存在的困難不僅沒有減少,甚至有加重的趨勢。
內外交困阻礙外貿回穩(wěn)
業(yè)內普遍認為,目前外貿領域的“內憂外患”是我國進出口遲遲走不出泥淖的兩大主要原因。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黃頌平在本月中旬指出,目前,世界經濟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化,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和貨幣戰(zhàn)重啟將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全球經濟運行的風險在不斷增加。
沈丹陽也表示,從國際情況來看,外需持續(xù)低迷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已經公布外貿數據的全球32個主要經濟體前兩個月的出口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下降。
與此同時,國內企業(yè)要素成本持續(xù)上升,外貿傳統(tǒng)競爭優(yōu)勢弱化,產業(yè)和訂單向外轉移同樣也在加快。有分析認為,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土地、融資、環(huán)保等生產綜合成本不斷上升,發(fā)達國家又開始實施再工業(yè)化戰(zhàn)略,部分中高端制造業(yè)在向發(fā)達國家回流,而部分發(fā)展中國家也加快了承接國際產業(yè)轉移,我國進出口貿易受到雙重擠壓。
此外,黃頌平還認為,貿易保護主義同樣也是制約我國貿易發(fā)展的一大阻礙。進入今年,中國仍然是全球范圍內被進行“雙反”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美國、歐盟、印度等相繼對中國的鋼材、輪胎、光伏產品等進行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貿易摩擦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肖瑋 南淄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