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消協公布老年人消費十大受騙案例

  • 發(fā)布時間:2016-03-16 15:57: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老年人是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防范意識較弱、維權能力較低。于是他們成了一些不法商家忽悠、欺騙的對象,給他們心理、身體和經濟上造成很大損失。為保護老年人的消費權益,在3·15期間中消協向老年人特別提出以下消費風險提示并慎防十大消費陷阱:

  一、有病切記亂投醫(yī)。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保健養(yǎng)生。

  也應到正規(guī)醫(yī)院和機構去咨詢,切不可有病亂投醫(yī),更不能輕信來路不明的網絡醫(yī)生。

  二、免費承諾別輕信。老年人面對不法商家承諾的免費贈送、半價促銷等要經得住誘惑,不貪圖小便宜。

  三、虛假廣告要辨別。近年來,保健食品、醫(yī)療、藥品廣告日益成為虛假廣告的“重災區(qū)”。老年人在通過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等媒體接觸廣告時,要提高辨別意識。

  四、專家忽悠不上當。老年人因有病在身,他們特別渴望專家、

  醫(yī)生的指導,對他們的醫(yī)囑也深信不疑。但是,要特別防范所謂的“專家”趁機向老年人推銷高額保健品。

  五、無效退款難實現。一些不良商家為了推銷保健品或藥品,不惜違法廣告法,承諾保證療效,無效退款。對此,老年人不要相信。

  六、養(yǎng)生講座不購物。一些不法商家打著養(yǎng)生講座的旗號忽悠老年人,對老年人以贈送雞蛋、面條、醬油等小物品相誘惑,達到推銷商品的目的。老年人不要隨意在講座上購買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七、“政策補貼”不可信。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國家衛(wèi)生部的電話向家境貧寒又久病纏身的老年人直接打電話,慌稱能為他們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政策補貼”和藥費補助,進行欺騙誤導。老年人不要為了獲得所謂“政策補貼”而上當受騙。

  八、保健品藥品要區(qū)分。保健品對治療某些疾病有一定輔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療藥物?!稄V告法》第十八條明確規(guī)定:“保健食品廣告應當顯著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老年人要注意區(qū)分。

  九、上門維修找對人。老年人家中電器壞了需要維修時,要向正規(guī)家電企業(yè)咨詢和報修,切忌網上亂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維修。

  十、面對誘惑防風險。高收益伴隨高風險,面對金融商家高利率誘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誘惑。切記“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老年人十大消費陷阱案例

  案例一、網上看病有陷阱

  消費者鐘先生,八十歲,患有十多年的糖尿病,服用過各種藥物,打過胰島素,住過幾次醫(yī)院,為了治療糖尿病,他控制飲食,加強鍛煉,但血糖還是偏高。治病心切的他突發(fā)奇想上網去查看,幻想著有比醫(yī)院更好的治療方法,當他輸入“糖尿病治療”幾個字后,某醫(yī)學研究院的廣告躍入眼前:“不打胰島素、不吃降糖藥,在家輕輕松松治療糖尿病,免費贈送高科技糖尿病治療儀”。鐘先生如獲至寶,心想還唯獨沒用過治療儀,不妨試一試。立刻打電話咨詢,一位自稱是醫(yī)生的先生答復他,“我們可以治你的病,一個療程3個月包好”。

  就這樣鐘先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不法商家設計好的陷阱中,他先后七次按照某醫(yī)生的要求購買藥品和保健品,直到花去25800元也未見糖尿病有所好轉,這時方知上當受騙了。事后他回憶說,商家從來都不告訴他商家的具體名稱和地址,每次都是通過快遞公司進行藥品、保健品和錢的交換,所收到的中藥均無處方、無說明書、不開據發(fā)票。他打電話咨詢都是轉接,先問消費者是誰,然后再打過來,由專人解答,神神秘秘。

  案例二、免費承諾藏陷阱

  退休老人韓先生,患有十幾年的慢性結腸炎,久治不愈,正在困惑時,一則某電視臺早晨播出的某某養(yǎng)生苑節(jié)目吸引了他。第一次他花3000元購買了半年的某口服液,沒過幾天商家主動打來電話說公司在搞活動,只要買三個月的某口服液就免費贈送人參膏一箱,可以提高免疫力。他沒禁得住誘惑就又花了1500元,五個月過去了韓先生發(fā)現自己的病毫無改善,才感覺上當了。

  又如八十多歲的石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師,在工作時落下了職業(yè)病,頸椎有點僵硬,患過中風。一天他看到某報刊登的《頸椎病痛權威指南》一書免費發(fā)放廣告,就撥打了電話,商家說他們有特效藥,一用就靈,無效退款。石先生花了1380元買了一個療程,服用后根本就不管用,商家又說你年紀大了,病頑固,再用一個療程保證給你治好,消費者連用了三個療程,花去4140元,也不見效。商家說不管用,就給你辦理退款。從此電話就再也聯系不上商家了。

  案例三、虛假廣告設陷阱

  《廣告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推薦給個人自用的醫(yī)療器械的廣告,

  應當顯著標明‘請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或者在醫(yī)務人員的指導下購買和使用’。醫(y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明文件中有禁忌內容、注意事項的,廣告中應當顯著標明‘禁忌內容或者注意事項詳見說明書’”。武先生七十多歲,患有腰間盤突出病。一天看到某報刊登有治療腰間盤突出的廣告,信以為真,廣告將產品說得天花亂墜,一字不提使用禁忌,他花1680元郵購了一臺治療儀。等他打開說明書時才發(fā)現自己并不適宜使用。因他患有心血管疾病,做過支架搭橋手術,心律失常,血壓不穩(wěn)。收到后立即要求商家退貨,商家只退給他1000元,強行扣下680元。事后武先生無論怎么打電話,商家就是不接聽。老人生氣地說我們僅靠微薄的養(yǎng)老金過日子,平時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節(jié)省下幾個錢竟被他們強行克扣。

  河南六十多歲的周女士也投訴說,她患有腦血栓,心臟安有兩個支架,因活動量小加之平時愛吃面食,導致她體重嚴重超標,有中度脂肪肝。正一籌莫展之時,看到某電視臺播放的某牌瘦身茶廣告,宣稱一天能降一斤,她就花1680元購買了這種瘦身茶,服用10天后體重仍未減輕,商家說你吸收不好,需要繼續(xù)治療,她就按商家的要求又花700元買了酵素片,花300元買了參鹿湯,服完后還是沒有效果,體重不僅沒降,反而升高了。

  案例四、迷信專家入陷阱

  劉女士,七十四歲,患有毛細血管靜脈曲張十余年,一天看了某電視臺養(yǎng)生節(jié)目,介紹中藥泡腳能治好她的疾病,她心想過去沒用過中藥,興許能治好呢。商家信誓旦旦地說,治不好全額退款。劉女士付了950元買了泡腳的中藥。十幾天過去了效果不明顯,這時有一位自稱王院長的打來電話,說我親自給你配藥,只需要付1000元,保證能治好。用了一段時間,腿紅腫,奇癢無比,王院長解釋說這屬于排毒反映。過了幾天又換了一位自稱是血管病專家的某教授打來電話說你需要配合藥物調理,提高免疫力,再泡腳就好了,要抓緊治療,否則將截至。劉女士一聽嚇壞了,又按教授的要求花700元買了蜂膠和藍莓膠囊。此后商家不斷以院長、副院長、專家、教授輪流打電話讓她繼續(xù)買藥治療,還承諾為她爭取名額,花去的錢能報銷80%,將款直接打到她本人的銀行賬戶上。最終,劉女士不僅沒治好病,反而兩腿紅腫、麻木,住進了醫(yī)院。再聯系這些專家時,商家均搪塞她,專家忙、院長出國了……。

  案例五、“無理由退貨”成陷阱

  廣州市消費者劉先生患有前列腺疾病,一天他打開某公司官網,看到在推銷某品牌前列腺貼,“承諾15天內無理由退貨”。他就花680元訂購了一個療程。剛用幾天發(fā)現所貼患處皮膚紅腫發(fā)炎,他立刻停止使用,打電話要求退貨。商家說:“我們只管銷售不管退貨,誰給你的貨你就找誰吧“,他又去找送貨的快遞要求退貨,快遞說:“我們只負責送貨不負責退貨,你需要找當時與你聯系的專家”。幾經周折好容易找到了專家,專家卻說,做不了主,要找經理。就這樣劉先生的退貨要求被他們推來推去。

  黑龍江的王先生通過他電話購物的經歷也有同感。他說電話訂貨時,銷售人員親切熱情,讓人毫不設防,收到產品前三天經常接到售后服務熱線,指導他如何使用,詢問使用效果,消費者一旦實話實說,以沒有效果要求退貨時,所有電話中斷,集體失蹤。他們像是有組織、有預謀,分工明確,配合默契的欺詐團伙。

  案例六、養(yǎng)生講座變陷阱

  青島消費者韓先生說,北京某健康協會在青島一酒店舉辦健康講座,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自稱是北京某著名醫(yī)院退休的醫(yī)生親自為我愛人把脈看病,并積極推銷某保健品,該醫(yī)生說服用后可以增強免疫力,活到100歲沒有問題。他深信不疑付了5800元買了六盒保健品,回到家服用二粒后,我愛人感到不舒服頭暈。我趕緊趕到大酒店去退貨,酒店人員說,他們退房回北京了。

  江西省廣昌縣楊先生也投訴說,廣州某公司到他們縣推銷某品牌原生態(tài)水機。采取送面條、醬油等小物品,引誘老年人前來參加講座活動。宣稱水機是經過保險公司承保的,衛(wèi)生部批準的專利產品,原價上萬元,今天為扶助貧困縣,關心愛護老蘇區(qū)人民安全用水,水機降至成本價2800元賣給你們。當時有近百人購買了水機,推銷后他們火速離開廣昌縣城。如今半年多過去了,才發(fā)現水機壞了無人修,過濾嘴塞了無處換,撥打售后電話無人接聽。

  案例七、冒充補貼造陷阱

  遼寧消費者杜先生投訴道,某一天他在家接到自稱是某協會劉主任的電話,不知道從哪里得到我的手機號,很關心的問他糖尿病得了多長時間,每年吃藥要花多少錢?劉主任說他有個國家衛(wèi)生部的補助項目,能為他申請困難補助6萬元。杜先生一聽別提有多高興了,劉主任提出必須先交稅2500元,杜先生就交了2500元,之后,劉主任說還要再交2500元的轉賬費,7天后杜先生就能收到那筆6萬元補助款了。十幾天過去了,杜先生也沒有收到一分錢,這才醒過來,原來電話那頭的劉主任是個騙子。

  八十一歲的劉女士患有糖尿病八年了。她由于長期買高價藥吃,造成生活困難,總想找到一種不需要長期吃藥的方法。一天接到自稱北京楊主任的電話,稱他是某糖尿病研究院的,在網上查到我患有糖尿病還說他的藥不單能降血糖,還可以修復胰島素功能,我同意試試。于是寄來一個半月的藥,980元。沒幾天楊主任又打來電話,說給我介紹該院一位從醫(yī)四十年專治糖尿病的老院長,吃他配的藥,可以不用終身服藥。我非常希望得到這位醫(yī)生的治療,三天后收到了第一批藥,交了3700元。有艾草泡腳、三寶膠囊、益腦膠囊。接著他又推薦我買了2個月的藥4300元,這些藥沒有中文說明書,是藏文。接著老院長又來電話了,說你還需要服第三次藥,才能徹底鞏固病情,提高免疫力,這次要交8000元。他說我會親自向財政部幫你申請藥費補助,享受90%的困難補助。衛(wèi)生部要在你們縣召開糖尿病學術研討會,批準你當宣傳大使。但衛(wèi)生部要求宣傳大使每人要買抗癌藥30000元,我說我的錢已經買藥用完了,就放了電話。由于治病心切,上了當,我心里不服。騙子發(fā)給我的藥至今我不敢吃。冒充衛(wèi)生部部長的電話經查是北京某保健品公司的電話。

  案例八、保健品和藥品混淆成陷阱

  上海消費者邱先生在自家報箱取報時發(fā)現有一大信封,拆開見是一張中醫(yī)藥類的小報,打開一看赫然寫著:千年傳世秘方重見天日,我可以向全國人民保證,只要吃上某某膠囊保證用一個好一個!最多三個周期,肯定康復,如果不好,我一分錢不收。對三高、腦病、前列腺增生、失眠等十多種老年病都有療效。邱先生因患有前列腺增生、失眠等多種疾病,時間長達十余年,花錢多,效果差,苦不堪言。見有如此好的“神藥”,喜出望外,立馬打電話訂藥,快遞公司把“藥”送來了,因是傍晚看不清,他就付了2280元。第二天打開一看,哪里是藥呀,其實是保健品,其功效是提高免疫功能。他立馬打電話要求退貨,商家說你沒有吃過怎么知道對冠心病、失眠、便秘等沒有效果呢?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案例九、上門維修布陷阱

  北京七十八歲的戴女士投訴說,2015年7月的一天,家里的熱水器突然壞了。天氣酷熱必須馬上維修,她女兒在網上查到一個維修電話就報修了,下午四點多來了兩位工人,簡單問了情況,就開始拆熱水器,隨機取下一根金屬棒,又裝進去。同時放進四根像鋼筆長短的金屬棒,還舉給我看說“你看好了是四根”,當時并沒有告訴我價錢,不到半小時就弄好了,連說了幾次“你家這牌子熱水器很好,現值一萬多元呢”,接著探問“你家就你一人住嗎?”然后就開單交款,每根金屬棒720元,用了四根,2880元,加上工錢開價3100元。我女兒就留給我300元,要這么多錢,我只好用自己的工資支付了。女兒回家后責問我為什么不給她打電話?我說你上班不好打擾。女兒在網上查了價錢,說一個熱水器也就二、三千元左右,四根金屬棒怎么要這么多錢?我付了錢還遭到埋怨,自認是上當受騙了,深感現在太沒有安全感了。

  案例十、互聯網金融新陷阱

  老年人的收入主要靠養(yǎng)老金,他們平時多把錢存放在銀行?;ヂ摼W金融對他們完全是一個陌生的世界,平時對互聯網金融知識了解的不多,不知道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動輒20%甚至30%的年化收益意味著隨時可能出現血本無歸的結局,或者商家投資的就是虛假項目,為騙錢而圈錢。但老年人不擅長利用網絡進行搜索、對比和研究,更不了解互聯網理財規(guī)則。信息主要來自商家的廣告和熟人的介紹,抗風險的能力明顯不抵年輕人,但面對高利率的誘惑,一些老年人也坐不住了,紛紛將存在銀行的養(yǎng)老錢投到互聯網金融中。

  為了把老年人拉進互聯網金融中,有些公司還組織老年人免費旅游、實施送米、送油等恩惠誘惑,承諾高收益等,這些老年人在起初嘗到甜頭后,就放松了警惕不斷往里投入,甚至把賣房款也放進去,直到公司出事、老板跑路,這些老年人才如夢方醒,病倒住進醫(yī)院。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請全社會都來關心、愛護老年人,還他們一個誠實有信、安全放心的消費環(huán)境。老年人購物時一定要保留好購物發(fā)票、快遞單據、合同和廣告等證據,這是消費維權的重要證據。對于網絡、電視和電話等遠程購物形式,老年人應當問清楚商家的具體名稱和地址,商品的使用性能、禁忌條款和售后服務渠道,做到明明白白消費。在消費中遇到被欺騙的情況,要及時報案,向當地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