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超低通脹將會成為“新常態(tài)”

  • 發(fā)布時間:2016-01-12 03:31:3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世界觀

  美國既是全球通貨緊縮的“輸入者”,也是全球通貨緊縮的“輸出者”。美元正在步入新周期,將會使許多以美元計價的新興經濟體海外債務風險提高,并推升全球債務負擔和融資成本上升。

  近期,全球市場劇烈動蕩,為全球復蘇的前景陡然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隨著國際大宗商品繁榮周期的結束,全球價格總水平趨于下降,加劇通貨緊縮的壓力。從金融流動性到經濟增速,全球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都面臨著嚴峻考驗。

  實體經濟通縮持續(xù),超低水平通脹成為“新常態(tài)”。當前,包括發(fā)達經濟體、中國新興經濟體等多個經濟板塊在內的通貨膨脹率持續(xù)下行。根據摩根大通全球通脹數據,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通脹率僅為1.6%,不僅低于去年底的2%,更遠遠低于1990-2013年間全球通脹11%的平均水平。即便去年歐洲央行祭出新一輪寬松貨幣政策的通脹效應也難以力挽狂瀾。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內部增長乏力,深層次問題突出,特別是中國降低產能、削減庫存等結構性調整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全球需求不足,通縮風險正在全球范圍內蔓延。

  同時,影響全球價格總水平下降的因素有所增加,而影響全球價格總水平上行的因素有所減少。美聯(lián)儲加息加劇了全球市場價格波動。美國既是全球通貨緊縮的“輸入者”,也是全球通貨緊縮的“輸出者”。由于美元是全球大宗商品的基準計價貨幣,美元的持續(xù)升值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進一步下降。

  而實體經濟增長乏力和產出缺口擴大也導致通脹低迷,甚至是通縮的重要因素。2008年次貸危機、歐債危機以來,全球需求動能和格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增量需求從美歐主導開始轉變,全球工業(yè)產出以及新訂單指數低迷,顯示制造業(yè)復蘇遲緩和低迷。作為全球經濟晴雨表和國際貿易先行指標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由2014年11月的1464點跌至目前的468點,跌幅高達68%,凸顯出全球經濟放緩和原材料進出口帶來的貿易低迷。

  此外,美元升值周期進一步加大債務通縮壓力。根據IMF數據,2014年,發(fā)達經濟體的總債務為50.95萬億美元,規(guī)模同比上升232萬億美元;發(fā)達經濟體的負債率為108.32%,同比上升0.66個百分點,債務風險依舊困擾著發(fā)達經濟體。

  隨著美元正在步入新周期,將會使許多以美元計價的新興經濟體海外債務風險提高,并推升全球債務負擔和融資成本上升。據IMF統(tǒng)計,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新興市場的非金融類企業(yè)的海外發(fā)債規(guī)模出現了急劇飆升,其本質大多是新興市場大企業(yè)利用離岸子公司通過在離岸市場所發(fā)行的債券、跨境外幣貸款來進行資金套利交易。根據國際金融協(xié)會測算,2014-2018年,所有新興國家需要展期的企業(yè)債務將達到1.68萬億美元,其中約30%以美元計價。如果美元進入升值通道,新興經濟體債券展期成本將顯著上升,債務風險將隨之升溫。

  國際金融危機的7年實踐已經證明,世界經濟增長軌跡和格局漸變,逃離通縮和流動性陷阱區(qū)域,單靠延緩美聯(lián)儲加息和全球央行再次貨幣寬松難以有效解決。眼下,全球面臨的通縮是結構性的,結構性問題需結構性改革應對,如何尋找新的“供給替代”,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切實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才是治本之策。

  □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