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明星項目服務民生

  • 發(fā)布時間:2016-01-09 02:31:1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您炒菜用的花生油安全無毒,您的小轎車的安全氣囊能及時彈出,看似平常,實則科技含量豐富,它們都跟2015年度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有點兒關系。

  本次大會的獲獎科技成果,無不是科學家著眼于大眾需求,經歷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辛苦研發(fā)才問世。

  輕松檢測出黃曲霉素,避免進入食物鏈

  “黃曲霉素是污染毒性最強,致癌率最高的真菌毒素。比如1類致癌物黃曲霉素B1,毒性是氰化鉀10倍,砒霜的68倍,比農藥666毒1萬倍,中國28.2%的肝癌是它導致的?!敝袊r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研究員說。這就是他和同事研究黃曲霉素靶向抗體和高靈敏檢測技術的原因。他們的成果此次獲得了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

  如果花生發(fā)霉,記得千萬不要吃?;ㄉ?、玉米、稻米、牛奶……很多東西都能感染黃曲霉,中國是重污染區(qū),這也部分導致了中國肝癌死亡率高,是別的地區(qū)的6倍。李培武介紹說,黃曲霉有個特點,植物中存在的B1,G1類型,動物吃了之后就轉化成M1,因此飼料中的黃曲霉會導致畜禽產品也有毒。

  黃曲霉很難徹底消除,只能及時檢查,避免它進入食物鏈,因此高靈敏檢測特別重要。但是黃曲霉很難高靈敏測出。

  1960—1970年代用薄層法液相,1990年代又發(fā)明了酶標法等辦法,但都不根本解決問題。

  檢測過程中,黃曲霉表現(xiàn)出免疫原性差,雜交瘤細胞衰亡容易,檢測假陽性高的特點。油料研究所經過10多年努力,發(fā)明了雜交瘤篩選法、一系列高親和力抗體和高靈敏現(xiàn)場檢測技術?,F(xiàn)在已經可以年產300萬套試劑盒和900臺儀器。

  中國技術問世后,黃曲霉的檢測費用降低了80%。解決了大米、玉米和花生的現(xiàn)場檢測問題。牛奶的檢測時間縮短90%,過去一有隱患只能倒奶、停產,現(xiàn)在不用了。新技術還提升了倉儲安全,減少了劇毒標準品和有機試劑的使用排放,檢測廢棄物處理費下降70%。在新技術的幫助下,中國花生的國際貿易大大活躍了。

  人工合成麝香,藥用保護得兩全

  麝香,中國人對這個名字不陌生,電視劇里??吹接盟鱿懔仙踔炼舅帯嶋H上,麝香是一種常用中藥材,安宮牛黃丸、局方至寶散、紫雪等均含麝香。它配伍的中藥方子,占《全國中成藥處方》的11%以上。但是,麝香是要從雄麝體內取的。

  中國雄麝5萬頭,全部捕殺也只得0.5噸麝香,但麝香年需求量15噸。怎么既保護麝,又保證用藥原料呢?

  1975年,在國務院領導人批示后,衛(wèi)生部組織多家研究所,以“絕密”項目開始研制人工麝香。今年84歲的于德泉院士當年就負責該項目。而人工麝香也榮獲今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于德泉院士和同事用現(xiàn)代分析技術,首次系統(tǒng)闡明了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學成分,分離出六大類、100多種化合物并表征了結構;建立了反應神經內分泌、心腦血管、抗炎、免疫等16種動物模型和29種指標的現(xiàn)代藥理學方法。他們發(fā)現(xiàn)了天然麝香中大分子多肽類主要藥效物質及其代用品。

  用人工麝香配置的處方,臨床證實可以替代麝香。1994年獲得中藥一類新藥證書。在相應工藝發(fā)明、質量控制和產業(yè)化后,人工麝香進入了規(guī)模化生產。自從1994年推廣到全國應用,已經占領了99%的市場,433種中藥方里已經有410種實現(xiàn)人工麝香替代,這些藥也降價了30%—50%,惠及1億人次。人工麝香每年生產90噸。累計銷售49億元,13億利稅,帶動企業(yè)300億的工業(yè)附加值。

  人工麝香的生產量,相當于避免獵取了2600萬頭麝鹿。

  2003年,在解除了人類用藥的壓迫后,麝從中國的2級保護動物升到了1級。

  攻關終末期肝病診療,提出肝臟移植新標準

  “中國的終末期肝病死亡率曾經達到80%。中國有9300萬例乙肝病患者。上億肝病患者中,終末期800萬;肝癌患者每年35萬,占了全世界的55%。”鄭樹森院士一番話道出治療晚期肝病的艱險。經過中國醫(yī)生的研發(fā),中國在肝病中后期診治方面已大有進步?!罢憬髮W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終末期肝病綜合診治創(chuàng)新團隊”也因此獲得本次國家科技進步獎(創(chuàng)新團隊)。

  鄭樹森,李蘭娟兩位院士從1980年代開始攻關終末期肝病診療?,F(xiàn)在已經顯著降低病死率,使肝衰竭、肝癌病人的成活率大大提高。30年研究,人工肝、活體肝臟移植都獲得很大成功。

  人工肝是一種設備,將血漿置換出來,在喪失肝功能的人體外模擬肝臟,清除毒素。中國醫(yī)生制造的人工肝,讓大部分使用的病人都能成活。

  肝移植方面,該團隊2008年提出了肝臟移植的新標準“杭州標準”,把腫瘤活性程度考慮進肝移植的資格里。這個新標準經過西方同行的驗證,是普遍適用的。

  同時中國醫(yī)生攻克了肝臟在移植過程中淤血的世界難題。一次肝移植手術可降低23萬元的手術費。而且肝移植后,乙肝復發(fā)率從10%降低到2%。他們的經驗總結已經在全球各大肝病治療中心應用。

  浙大團隊做了肝移植1841例。以前術后死亡率極高,現(xiàn)在3年成活率達到75.7%。一些兩、三歲做手術的孩子,現(xiàn)在已經健康地上了大學。他們還把技術轉移到曾經進行第一例肝移植手術的澳大利亞。

  除此以外,幾年前中國研究人員還在分析腸道菌群基因時發(fā)現(xiàn),肝病患者的腸道菌群加重了肝臟衰竭,這項成果在英國《自然》雜志發(fā)表,為將來通過調理腸道微生物來治療肝病指出了方向。

  提出潰壩新理論,讓大壩固若磐石

  “我國是世界上水庫最多的國家,共有98002座水庫。因為我們是季風氣候。需要攔蓄洪水,減少洪澇災害。但其中93%是土石壩,大多數(shù)是1950—1970年代修的,病險率很高?!蹦暇┧茖W院的張建云院士說,這就是他們研究水庫大壩安全保障技術的原因。他們的研究成果獲得此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世界上最大的潰壩事故就發(fā)生在中國:1975年一場臺風帶來的暴雨,讓河南駐馬店多個水庫潰決,造成1000多萬人受災,至少2萬人死亡。

  在來自南京水科院等9家單位的人員研究前,中國水庫大壩的信息不完善,潰壩機理不清楚,加固方案也不知如何優(yōu)化。近10年的一系列研究解決了3個問題:大壩為什么病、險、潰決?怎么減少不良狀況?一旦發(fā)生潰壩,怎么處理?

  “我們建設了世界最高的實驗壩,9.7米高,世界上第二名是6米高;而且我們的實驗壓強比國外高幾個數(shù)量級?!睆埥ㄔ坪屯聜儥z測了高流速下堤壩破口,發(fā)現(xiàn)國際上原來的潰壩理論,解釋不了他們發(fā)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比如說,原來理論預言應該頃刻倒塌的情況,大壩居然堅持了一天還沒垮塌。

  在提出了新的潰壩理論后,科學家還首次建立了全國水庫大壩的資料庫,并給出了大壩老化的評估模型。建立了水庫降等級、報廢的標準。讓許多水庫直接報廢,不試圖再加固了。

  他們的預警技術引入了電法檢測,相當于給大壩“照CT”,看隱患。

  中國研發(fā)的大壩安全保障技術,目前已經用在小浪底、丹江口、小灣等50多座大水庫上。過去三年,就創(chuàng)造了134億元的效益。讓大壩潰壞的風險從千分之一降到千分之0.06,而且能保證即使?jié)我膊凰酪粋€人。

  高端激光制造,用的是中國機器

  “大功率激光加工是汽車制造的革命手段。我們是汽車制造大國,產量世界第一。可我們到企業(yè)去看,設備還是‘萬國博覽會’,激光加工高端裝備往往被國外壟斷?!比A中科技大學的邵新宇教授說。經過12年來產學研用聯(lián)合攻關,中國已經實現(xiàn)了汽車用激光設備的國產替代,在一些關鍵指標上達到世界第一。此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在汽車制造中,運用激光焊接可以增加強度,減輕鋼板重量,提高加工效率。比如說,汽車安全氣囊關鍵時候要爆出來,但平時不能跑出來,靠的就是用激光在隔板上割出暗縫,但不能割透。過去只有德國一家公司能做這個。再比如大型薄壁曲面焊接,不等厚度的鋼板拼焊,都需要用到激光,這也是各國競相搶占的技術制高點。

  經過中國科技人員的攻關,從控制軟件到激光加工生產線,中國已經擁有了126種裝備。比如說,不等厚度的鋼板拼焊,中國技術比國外拼縫的精度高一半。激光焦點是有半徑的,而且變化著,還要克服熱變形等隱患,能讓兩塊鋼板嚴絲合縫拼焊起來不容易。中國在這方面已經達到國際最高水平。

  產值最大的轎車和商用車激光加工生產線,中國設備比國外同類降低了一半價錢。近3年,中國激光焊接生產線在11次國際招標中10次中標,與國際頂尖同行競爭能戰(zhàn)而勝之。對焊接生產線要求最高的通用汽車,一條年產30萬輛汽車的生產線,也采用了中國設備。目前,中國設備已經在313家車企賣出了538套,還應用到其他一些重要的精加工領域。

  體表愈合新療法,撫平那多年未愈的創(chuàng)傷

  一張張血水淋漓的照片上,是觸目驚心的皮膚破損,多年不能復原的皮膚潰瘍,會造成感染、截肢甚至生命威脅。但是,在中國醫(yī)生的潛心研究后,許多重癥病人已得到完全康復?!爸袊梭w表難愈合創(chuàng)面發(fā)生新特征與防治”項目也獲得了此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體表慢性難愈合創(chuàng)面俗稱潰瘍,是一大類存在于體表而長期不愈或難愈的組織損傷,主要包括嚴重創(chuàng)燒傷后殘留創(chuàng)面、放射性潰瘍、下肢動靜脈疾病造成的潰瘍等。近年來,糖尿病造成的“糖尿病足”成為難愈創(chuàng)口的首要原因。其中機制復雜,涉及學科門類廣,所以病理一直沒有搞清,而患者病情遷延不愈、治療難度大、醫(yī)療費用高。

  經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等單位10多年對148萬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學研究,科學防治難愈合創(chuàng)面找到了方向。首先,科學家發(fā)現(xiàn)糖尿病皮膚高糖和糖基化產物等毒性物質蓄積,導致細胞或基質功能不良的“隱性損害”,還發(fā)現(xiàn)生長因子糖基化造成巨噬細胞趨化和吞噬功能異常,致使創(chuàng)面難愈的免疫機制,以及放射性創(chuàng)面“以細胞損害為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愈合諸因素網絡失調”的機制。

  對應地,醫(yī)生們用光子技術來減輕創(chuàng)面糖基化產物造成的“隱性損害”、然后采用調控內環(huán)境減輕修復細胞“進行性損害”、再補充細胞和提供支架材料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中國療法明顯提高了難愈創(chuàng)面的治愈率??傮w治愈率從60%上升到了94%。而糖尿病足最終截肢的比例,歐洲是22%,應用中國新療法的病人則只有7.2%。有幾例70年未愈合的戰(zhàn)爭造成的老創(chuàng)口,用新方法居然修復了。中國人的成就刊登在《自然》《柳葉刀》和《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等雜志上,成了國際參照的標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