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廉價藥“長效青霉素”頻頻斷貨 廠家不賺錢選擇停產

  • 發(fā)布時間:2016-01-06 1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溫飛 馮慧玲 張建亞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記者溫飛 馮慧玲 安徽臺記者張建亞)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最近,山東濟南市民張女士的孩子因鏈球菌感染,需要定期注射一種名為“注射用芐星青霉素”的一種長效青霉素,但濟南的多家大醫(yī)院都沒貨。而在全國多地,這款廉價藥也頻頻告急。

  據了解,長效青霉素是一種粉狀制劑,也是目前公認的預防鏈球菌感染、減少風濕熱復發(fā)及風濕性心瓣膜病等特效藥。專家介紹,“長效青霉素”注射液是一種常用、便宜、臨床上不可缺少的長效藥,我國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使用。

  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只有四家藥企具備注射用芐星青霉素的生產資質,但其中居然有兩家已經停產,僅有兩家仍在生產。那么,這種臨床上不可缺少的廉價藥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變廉價藥及生產企業(yè)的命運,使廉價藥真正流通到患者手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全國多地,類似長效青霉素的廉價藥也頻頻告急。近日,安徽一名13歲小患者急需一種“救命藥”平陽霉素,在全省只找到4盒庫存。小姑娘的主治醫(yī)生、安徽省立醫(yī)院婦產科主任醫(yī)師趙衛(wèi)東幾經周折找到一家生產平陽霉素的廠商,廠家直接表示該藥品一年前就停產了。

  為什么這種藥物既有效又便宜,反而買不到?趙醫(yī)生的解釋很“直白”,因為生產這種藥掙不了多少錢?!艾F在治療腫瘤的新藥不斷研發(fā)出來,加了一些成分、加了一些功能,成本也上去了、價格也上去了,相對來說藥廠的利潤空間就上去了;但平陽霉素適用人群小,所以廠家大量生產賣不掉,不賺錢,價格又是物價部門管的,不賣高,所以就沒有利潤了,就不會再投入。”

  國內某抗生素生產企業(y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自最嚴“限抗令”實施以來,抗生素生產企業(yè)受影響非常大,很多小企業(yè)不愿虧本生產低價藥,大企業(yè)在低價中標的競爭模式下日子更不好過,為了不喪失市場份額,只能千方百計地低價中標,很多抗生素的價格都在成本價以下。最終形成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這些價格低廉的基本藥物由于利潤不足而逐漸在市場上消失。

  近年來,西地蘭、注射用紅霉素、魚精蛋白、潘生丁等多種供應數十年的基本藥物逐漸在市場消失。一項對全國12城市40余家三甲醫(yī)院臨床用藥情況的抽樣調查顯示,國家和地方增補的基本藥有500多種,短缺的已高達342種。趙醫(yī)生呼吁,為危重病人保住這些廉價“救命藥”,已經到了政府該調控的時候。“我認為國家應該出臺一些政策,為什么不可以搞一些儲備?甚至高價去收購一部分,讓廠家能夠保本,能夠有營運的價值,政府要儲備,這是救人的事情啊!”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改委研究院教授劉國恩表示,便宜救命藥緊缺一方面是監(jiān)管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是價格、分配管制和以藥養(yǎng)醫(yī)的體制存在弊病。

  劉國恩坦言,我們有一些藥品可能以前定的最高零售價格已經低于它的生產成本,自然這些廠家就選擇離開這個市場。這些產品其實在市場上并不是非常多,可能不到我們所有產品的10%。劉國恩提出疑問,為什么我們發(fā)現很多低價藥品出局的比例遠遠超過10%呢?他分析可能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包括各個省在進行二次的政府干預,通過超標采購在國家發(fā)改委管控的最高零售價格之下進行進一步的降價。

  劉國恩認為,通過市場手段解決不了,那只有一個辦法,通過政府的公共財政之手,舉辦相當數量的政府全資托底的藥廠,讓它賠本經營,政府公共財政來兜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