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師少年”的反社會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 發(fā)布時間:2015-12-10 02:14:19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少年兒童求知欲和好奇心最強,這一時期的閱讀量和閱讀視野,影響價值觀的形成。沒有好東西充填,邪惡的種子就可能乘虛而入。
雖然對校園極端事件有過一些估計,但看了新華社獨家專訪《湖南邵東殺師案嫌犯:我從沒把他的命放在心上》,仍然非常震驚。
同樣在邵東,兩個月前有小學女教師被三名未成年學生殺害,當?shù)鼐皆趯徲嵢臃笗r,他們冷靜得“像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過一樣”,也曾令當?shù)鼐酱鬄轶@訝。這次報道的龍某殺師案細節(jié)更是駭人聽聞:龍某殺師后,表示不后悔,他說“我從來沒把他的命放在心上”,“看到他倒下時痛苦的眼神,我就不自覺地想笑”。若不是他的精神出了問題,一個學生殺害了教師卻感到無所謂,這得多冷血!
龍某的反社會人格怎樣形成的?貧窮不是理由,親情缺失也不是理由。報道突出了他的“看小說”,但是,能把他的暴行歸咎于“看小說”嗎?
中小學學生應當多讀文學作品,在閱讀中感悟思考,獲得教養(yǎng)。但我覺得,龍某的“閱讀”沒有給他的精神帶來滋養(yǎng),反而助長了他的暴虐——不是他讀多了,是他讀錯了!龍某在閱讀中,感興趣的人物是“腹黑的、智商高的、感情淡漠的反派角色”,“喜歡的反派死了,我就換一本”。這樣的審美趣味是怎樣形成的?和當今社會文化有沒有什么關聯(lián)……這真值得我們反思。
事實上,學生的審美趣味和教育相關,和環(huán)境相關。目前,家庭學校在關注什么?“父母問得最多的是成績”,而學校關注的是他“月考交白卷”(請注意“月考”這個詞)。在這種教育狀態(tài),容易忽略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而缺乏指導、品位低下的“閱讀”,也會讓龍某喪失人格與判斷力。龍某殺師是極端個案,未必有典型性,即使在應試教育困境中,絕大部分學生仍然能守住道德底線。不過,比之龍某的極端殺人,更多人可能表現(xiàn)為冷漠無情,這也足以令人擔憂。
人的高貴源自教養(yǎng),教養(yǎng)來自“精神底子”,少年兒童求知欲和好奇心最強,這一時期的閱讀量和閱讀視野,影響價值觀的形成。沒有好東西充填,邪惡的種子就可能乘虛而入。人在成長期開始有人格追求,往往精神饑渴,需要大量地閱讀人文學科知識,需要優(yōu)秀文化熏陶,而目前的應試教育,能擔負得起這樣的重任嗎?
□吳非(教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 最嚴調(diào)控下滬深房價仍漲 人口老齡化影響三四線樓市
- 樂天大規(guī)模退出中國市場 供應商趕赴北京總部催款
- 北京16家銀行上調(diào)首套房貸利率 封殺“過道學區(qū)房”
- 10萬輛共享單車僅50人管遭質(zhì)疑 摩拜ofo優(yōu)勢變劣勢
- 去年聯(lián)通、電信凈利潤均下滑 用戶爭奪漸趨白熱化
- 奧迪否認“官民不等價”:優(yōu)惠政策并非只針對公務員
- 季末銀行考核在即 一日風云難改“錢緊錢貴”現(xiàn)狀
- 美圖7小時暴跌四成 虧損業(yè)績?nèi)绾沃?00億市值受拷問
- 監(jiān)管重壓下P2P退出平臺增加 網(wǎng)貸行業(yè)進入冷靜期
- 配資炒股虧損逾百萬 股民將信托公司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