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圖書館”如何占據碎片時間
- 發(fā)布時間:2015-11-26 03:29:36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任翀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人不喜歡看書”的說法引發(fā)各界關注。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14年我國成年人人均閱讀紙質圖書4.56本,比2013年的4.77本有所減少。不過,另一組數(shù)據同樣值得注意:在中國,2014年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8.1%,較2013年上升8個百分點,日均手機閱讀市場首次超過半小時。
這是不是意味著,隨著數(shù)字化閱讀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將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如果提供合適的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是不是能讓更多的人回到書本面前?
在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看來,“互聯(lián)網+”為閱讀、為圖書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對改變人們閱讀習慣善莫大焉。之所以這么判斷,是因為上海圖書館從今年5月起入駐支付寶錢包,設置了一個“掌上圖書館”。不過半年時間,這個并未進行宣傳的項目竟然引發(fā)用戶熱烈反響:電子書閱讀量超過23萬人次,服務總量超過110萬人次。
周德明覺得,近年來,人們的閱讀習慣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早是紙質書,然后出現(xiàn)了網頁版,再后面是電子書,而現(xiàn)在更流行的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意即自攜設備)”。這些變化要求圖書館也跟上時代潮流,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
那么,上圖的“掌上圖書館”是怎樣運作的呢?記者通過支付寶錢包的“城市服務”板塊,進入由上圖提供的“圖書館服務”欄目,即“掌上圖書館”。點點戳戳,可以進行圖書檢索、續(xù)借、免費閱讀電子書、預定參加上圖舉辦的相關文化活動等,非常便捷。例如,記者搜索最近大熱的科幻小說 《三體》,發(fā)現(xiàn)不僅上圖提供借閱,各區(qū)縣圖書館也有書,而且書籍是否出借等情況一目了然,讀者可以就近選擇。在“微閱讀”中,最新推薦的電子書包括 《細說李鴻章家族》、《胡雪巖那些事兒》等,均可全文免費閱讀。
據了解,這一“掌上圖書館”是一個利用H5頁面制作的“微站”,不僅能嵌入支付寶錢包,還可以加入微信等其他互聯(lián)網平臺。所以,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突破現(xiàn)有圖書館和書本的資源限制,把閱讀送到更多的人身邊。
周德明介紹說,上海圖書館的工作日日均讀者量達到六七千人次,雙休日超過1萬人次,可以說周末的閱讀席位是“一席難求”。而且書籍本身也有流通限制:“舉個例子,在今年書展期間,我們推廣了7本電子書,其中僅 《平易近人》 這本在一周內的閱讀量就超過兩三千人次,而且是閱讀六七章以上的‘深度閱讀’,這是傳統(tǒng)圖書館難以想象的效率——同一本書采購10本供借閱,28天為一個借閱周期,一周里的閱讀量能有多少?”他表示,上圖也建立過網站、APP等,但借助第三方平臺、幫助讀者實現(xiàn)“BYOD”后,能夠更廣泛地觸及讀者,更大地發(fā)揮作用。
不過,目前的“掌上圖書館”還只是初步探索,可以使用的互聯(lián)網資源還有很多。追根究底,“掌上圖書館”提供的也是一種O2O服務,所以必須將線上線下的資源結合起來。比如,絕大多數(shù)圖書館要求讀者憑有效身份證辦理讀者證,可在實際操作中,有部分讀者因為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或不愿提供身份信息,導致不能辦理讀者證。但類似支付寶這樣采用實名認證的互聯(lián)網平臺,完全可以成為圖書館的新入口。
大數(shù)據同樣很重要。現(xiàn)在圖書館采購什么書,大多基于圖書館專業(yè)人士的判斷。但通過“掌上圖書館”留下的讀者信息和閱讀痕跡,圖書館乃至出版社都可以得到讀者群體的閱讀習慣,從而為精準服務提供基礎。還有不少圖書館借書要押金,如果借助互聯(lián)網個人征信評價體系,就可以讓那些有信用的人免除押金或自動借還,進一步提高借書的便捷性。
熱圖一覽
股票行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