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財經(jīng)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了水的旱山村 謀劃產業(yè)摘“窮帽”

  • 發(fā)布時間:2015-10-20 04:29:43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成棟

  “來嘛,莫客氣。”10月9日,剛走進宜賓市筠連縣沐愛鎮(zhèn)棬坪村,村民游年發(fā)夫婦把記者帶進了三層小樓的家中。

  剛坐下,這對遠近聞名的種茶大戶就喜滋滋地說:村里通水后,家里便開始種茶,如今10畝茶園年收入16萬元不在話下。

  不止是游年發(fā)夫婦,走在棬坪村,問及如何走上的致富路,一個關鍵字反復被提起:水。

  曾經(jīng):

  十年九旱,人均收入僅3450元

  村支書劉成華給記者展示了一張村里6年前的照片:照片中的棬坪村,滿是光禿禿的山嶺和低矮的瓦房?!澳菚r,村里非常缺水,很多農作物根本就種不了。”

  能種的,只有耐旱的玉米和土豆,“一畝能收500斤苞谷就不錯了?!币晃淮迕窠榻B,村里多數(shù)土地一年只能種植一季,冬天沒水,種啥都活不了。

  不僅如此,那會兒,村民們吃水都成問題。劉成華說,村里20歲以上的人都有這樣的記憶:天不亮就得拿著水桶到三公里外的水井取水,日日如此。

  村里的祖祖輩輩都在與干旱作斗爭,但由于缺技術、缺資金等,村民的努力始終沒有什么成效,連當?shù)孛裰{也唱到:十坡九嶺土瘠薄,十年九旱災害多……20多年前,眼見日子越過越窮,為了能夠交得起一雙兒女的學費,游年發(fā)夫婦遠赴東部沿海謀生。與這對夫婦一樣,當時的村里掀起了務工潮。

  這么多年,貧窮,一直是村民們抹不去的傷痛。到了2008年,棬坪村人均收入也不過3450元,以當時的標準計算,屬于省級貧困村。

  對策:

  五小水利+小農水加強蓄水

  改變迫在眉睫,但棬坪村的出路在哪里?

  首當其沖是解決缺水的問題!

  2008年,棬坪村被列入當?shù)厮ㄔO重點區(qū)域。筠連縣水務局技術人員查看了地形后認為,棬坪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屬喀斯特地貌,土層淺薄,地表水缺乏,同時,依靠大型工程來解決用水問題也不現(xiàn)實。但是,這里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此,最有效的解決方式是通過修建小農水和小水窖、山平塘等“五小水利”工程來蓄積雨水。

  此外,為了保證新修的工程運行管護,筠連縣水務局將棬坪村列為首批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機制改革試點村,“當時沒有確權這個說法,但是大體思路就是‘誰修建,誰收益、誰管理’。”

  2009年冬天,村里開始依照地形、人口及耕地分布情況興建“五小水利”工程和小農水。一年后,村民們投工投勞數(shù)萬人次,籌資30多萬元,修建起了3000多米長的堰溝、56口山平塘、150口微型水窖,足以滿足385戶村民生活用水及5000畝土地用水需求。同時,配合水源工程,當?shù)剡€實施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2010年初,祖輩挑水的村民終于用上了自來水。

  產業(yè):

  全村種茶5000畝,人均收入過萬

  有了水,棬坪村的村民開始謀劃著發(fā)展產業(yè)。

  在確定蓄水思路之后,2008年秋天,村民們在筠連縣農業(yè)部門的建議下開始種植茶葉,“秋天種植蒸發(fā)量小,成活率高。我們當年便引入500畝茶苗?!眲⒊扇A說。

  誰也沒有想到,這催生出了當?shù)匾粋€支柱產業(yè)。

  試點的第二年,剛剛出茶的茶苗每畝產茶20公斤,產值超過3000元,這在當?shù)匾鹆宿Z動,外出務工的村民們也紛紛打算回鄉(xiāng)種茶。

  2009年,游年發(fā)夫婦也加入到種植茶葉的行列中。起初,他們種下了4畝茶苗,沒想到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每畝可收茶葉100公斤,每公斤可以賣到160元!第二年,夫婦倆決定投入全部資金,把種植面積擴展到10畝。

  劉成華介紹,進入2010年,村里水利工程全部竣工后,全村的茶葉種植面積激增到5000畝。如今,全村385戶有312戶在種茶,2014茶葉產值達600萬元,帶動人均收入達到11500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