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精準扶貧緣何“背道而馳”
- 發(fā)布時間:2015-10-10 02:31:0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為什么中央耗費了巨額財政資金以及大量行政成本,一些地方的扶貧卻始終止步不前?看來,很多以扶貧之名大張旗鼓推進的項目,往往到了基層就被扭曲。
據新華社報道,審計署在8日發(fā)布的公告中指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馬山縣等個別地區(qū)落實精準扶貧工作不到位,該縣認定的扶貧對象有高達3119人不符合扶貧建檔立卡標準,其中有343人屬于財政供養(yǎng)人員,有2454人購買了2645輛汽車,43人在縣城購買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為個體工商戶或經營公司。
馬山縣大量財政供養(yǎng)人員“被扶貧”,大批扶貧對象買房買車,乃至經商置業(yè),這哪里是在扶貧,簡直就是在鳴著自家汽車喇叭嘲弄那些可憐的窮人。
審計署的這一公告,掀開了一些地方虛假扶貧的遮羞布。也為公眾此前持續(xù)多年的疑惑留下一個小小注腳:為什么中央耗費了巨額財政資金、銀行貸款,乃至大量行政成本,一些地方的扶貧卻始終止步不前?看來,很多以扶貧之名大張旗鼓推進的項目,往往到了基層就被扭曲。
不可否認,這與時下貧困標準認定困難、基層政府又缺乏足夠的觸角與行政力量用好、管好扶貧資金有關。而且,越是到了鄉(xiāng)村一級,越是缺乏人手與管理手段,誰該被扶持,很多地方甚至村干部說了就算,久而久之,必然出現失序與失準的現象。
然而,這并不能成為權力濫用與資源錯配的理由。難道因為監(jiān)管難度大,就可以胡亂認定扶貧對象嗎?這中間是不是存在“人情扶貧”、“關系扶貧”乃至權力干預、虛報冒領的情形?當地有關部門不妨循著審計署提供的線索,啟動調查程序,徹查究竟是什么人、因何緣故在貪占扶貧資金。該退賠的退賠,該問責的問責,給公眾一個交代。
不僅如此,除了濫用之外,馬山縣等地還存在著扶貧資金大量沉淀的問題,截至7月底,該縣財政扶貧資金專戶結轉結余近億元??梢?,問題的癥結仍在于地方政府并沒有真正履職盡責,不僅沒有實施強有力的甄別監(jiān)管機制,甚至將扶貧視為“多余的事兒”。諸如馬山縣這樣的精準“不扶貧”現象,既是一種失職與瀆職,也存在懶政怠政的嫌疑。
其實,基層政府完全可以嚴格資金監(jiān)管,一是要以大數據的思維構建嚴密的資金使用制度,實施動態(tài)管理;再就是以法治的方式確保資金有效使用,即如專家所言,對扶貧資金的規(guī)模、扶持范圍、扶持條件、分配依據等等信息都向社會公開。惟其如此,才能夠在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下趨于公平合理。
要之,來自公共財政的扶貧款項,本身就是窮人的“保命錢”,也是促進農村發(fā)展、城鄉(xiāng)一體的“助推劑”,將其精準投放到最需要的人、最需要的地方,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僅關系到社會的公平公正,也關系到政府的有效治理與公信力。
□胡印斌(媒體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