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錢,還能燒多久?

  • 發(fā)布時間:2015-09-09 06:33:47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天聽到一個消息,讓我感慨萬千。

  四月份采訪過的一家O2O公司,B輪融資還沒到位,現在決定撤資,投資人給出的理由很簡單,A輪燒了那么多錢,還沒看到所謂的盈利模式帶來真金白銀。

  和一個做投資的朋友喝茶閑聊,他用非常淡定的口吻說,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冬天來了。作為燒錢最瘋狂的O2O領域,今年迎來一輪又一輪的死亡高潮,幾乎每周都有機構發(fā)布榜單,刷新“死亡名單”。

  喧囂震天的A輪,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B輪,以及無路可走的C輪——季節(jié)開始變化,資本市場開始收縮,無數創(chuàng)業(yè)公司開始從初期的狂奔變得步履蹣跚,甚至跌倒在前往星辰大海的路上。

  在頂著“青年創(chuàng)業(yè)新貴”光環(huán),反復融資燒錢數年后,紅極一時的“餓了么”終于走向了一個俗套的結局。近日,京東已開始正式洽談收購“餓了么”相關事項,一旦“餓了么”被并入京東到家,此前的上市豪言便成了笑柄,好在背靠大樹,也終于跳出“融資—燒錢—再融資”的怪圈。雖然寄人籬下,也勝過繼續(xù)提心吊膽地進行資本豪賭。

  再以互聯網+汽車為例,到底是走線下的重模式,還是走線上的輕模式?汽車后市場既要拼資源,又要拼流量,最后還得拼資金。1元洗車,首單免費……花錢買流量也是汽車后市場的競爭法則。然而,冬天來的時候,他們還會有力氣繼續(xù)燒錢嗎?

  可以說,為積累用戶和培養(yǎng)消費習慣,這幾年,創(chuàng)業(yè)公司和投資者不惜“燒錢”來擴大市場份額。仔細研究后發(fā)現,除了一路過關斬將的那幾家,大部分的創(chuàng)業(yè)者只是打著“互聯網+”的旗號在“人來瘋”,很多需求都是燒錢帶來的偽需求,不可持續(xù)。

  為瘋狂燒錢創(chuàng)業(yè)模式買單的,并非這些活躍在臺面上的投資人,而是其背后的出資人。

  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同質化競爭導致的惡性燒錢究竟有多大的價值。在商業(yè)上,配送或生產一個產品或服務,所產生的費用高于收入的話,這個活動是難以長期進行下去的。如果收益小于成本,哪怕貼再多的錢也會賠掉。

  補貼的游戲,大公司可能熬到最后,但大多數小公司絕對熬不到。實際上,即便是大公司,高額補貼也會帶來巨大的財務壓力。上個月彭博社披露的一張Uber債務表顯示,Uber在取得了4.15億美元營收的情況下,營業(yè)虧損為4.7億美元。

  燒錢獲取用戶只是一個渠道,最終要通過比較好的產品或服務體驗,形成用戶黏性,把用戶留在平臺上才是王道。燒錢是把雙刃劍,有可能燒死自己。希望喧鬧一時的創(chuàng)業(yè)神話不要換來一地狼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