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盡玉門關
- 發(fā)布時間:2015-09-06 05:38:4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沿疏勒河古道,向敦煌市西北方向前行,90公里的戈壁灘上,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唯美卻讓人心疼。風吹著塵沙飛揚,潑墨般,肆意揮灑,胡楊,駱駝刺,完全地自生自滅,經年累月。書上稱胡楊樹千年不死,來到塞北,我才知道,胡楊樹并不是不死,而是不朽。那讓我震撼的樹木,死后依然保持著生前直立的模樣,任風沙侵蝕,一如“醉臥沙場”的英雄,風骨錚錚。不是所有的樹都要成材,胡楊便是這樣,它們更多地是為了生長。長成什么樣子是人的評價,胡楊樹不會去管。雖然環(huán)境惡劣,但它們依舊長得歡勢,長得自在。就是這樣的樹,擋住了漸寒或漸熱的風,擋住了寂寥的灰暗,然后劃亮一片不大的天空。
千里戈壁,萬里黃沙,果真羌笛無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派死寂蒼涼的景象。如果沒有詩歌和歷史,玉門關就只是一堆黃土而已。但不管怎么樣,這堆黃土在風沙之中已經矗立2000多年,像一個被遺忘的戍卒寂寞地駐守著西北的門戶。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是古“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關隘。在政治軍事上,它是開拓西域的前沿堡壘;在中西經濟貿易上,它又是一個重要的通商關口。從這道大門西去,便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直達西域諸國。相傳出產西域特產“和田玉”的于闐國國王,為祭禮關神,命人在城關門上鑲嵌了一圈上等玉石,關樓頓時大放光彩,馱運玉石的駱駝隊伍災病全消,變得神采奕奕,玉門關因此而得名。玉門關與陽關、嘉峪關是當時赫赫有名的三座雄關,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將的重要停息站。那時的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旅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
眼前的玉門關,早已塵埃落盡,沉默無語。登臨城臺,舉目四望,斷壁殘垣。作為關隘,地勢并不險要,卻處處充滿玄機。深不可測的沼澤守護關口,綿延萬里的長城橫貫東西,跌宕冷峻的山脈屯扎北邊,烽燧兀立的陽關南連西塞,塞墻和烽燧以外便是令人生畏的庫姆塔格大沙漠。所以,玉門關不僅僅是重要的通商關口,也是一道重要的軍事屏障,易守難攻,固若金湯,足見古代軍事家在關城選擇上的深謀遠慮。在古代以駝馬為交通工具,玉門關布設的一個玄機就是控制水源,要想穿過大漠,必須擇水而行,因此,那片關口外的大沼澤地,成了商旅的生命線,也成了當時軍事上一個殺手锏。從這古老土地的滄桑巨變中,后人總算領略到了雄關當年剽悍威武的風采和神韻,期待沉默不語的玉門關能重現昨日的光輝。
距玉門關15公里處,有河倉古城,為漢代玉門關守卒的糧倉,也只存殘垣斷壁。雖已“春風不度”,但猶可見當年之氣勢。遙想當年,李廣、班超等將首,為擊退匈奴,率鐵甲千萬沖出玉門征西域。一股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怕艱險的樂觀精神被載入史冊歷久彌新,躍動于邊塞詩中無限的衛(wèi)國激情“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誓欲成名報國,羞將開口論勛”。只是到了中晚唐,國勢式微,雖然將士們在沙場仍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但不免夾雜著些許悲壯和婉傷。王之渙《涼州詞》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有馬革裹尸的悲壯,有生死度外的豁達,也有久戍厭戰(zhàn)的矛盾。不同時代,詩人不同的藝術素養(yǎng)和遭遇,反映在邊塞詩這個大主題下思想感情的不同。從這些邊塞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昔日玉門關車水馬龍,駝鈴叮當的繁華景色已不復再現,當目光穿過殘舊斑駁的城關,從洞口望去,只有一些金戈鐵馬的掠影和悲涼的詩境還在,還有那些頑強生長的駱駝刺和千年不朽的胡楊樹干。
孤城遙望玉門關,沉默不語。我猜想,曾經大放玉光的玉門關一定在夢里哭過,哭泣著漸漸遠去的駝鈴聲,哭泣著戰(zhàn)死沙場的將士們,哭泣著胡琴、琵琶、馬嘶和人語。而今天的我們,應該哭泣什么呢?這位遲暮的英雄,身影日漸衰頹,我們再聽不到關于他的任何聲音了,只能依偎在同樣衰頹的漢長城上,直面歷史的風沙,無語地面對夕陽。時間無情的力量,在改變很多東西,茫茫天地之間,不管你是誰,贏得過多少盛名和財富,終究不過是一粒沙子。而最后的無語,也許,才是人生真正的豁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