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懸敵后的南粵旌旗
- 發(fā)布時間:2015-09-02 05:45:5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史上,有一支特殊的部隊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那就是孤懸敵后而威震南粵、蜚聲海外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在長達8年的抗戰(zhàn)中,這支英雄的抗日武裝遠離八路軍和新四軍主力,得不到來自黨中央的直接支援,在日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殘酷夾擊之中,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爭,成為華南敵后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被中共中央軍委譽為“廣東人民解放的旗幟”。
距東莞市區(qū)約15公里的大嶺山鎮(zhèn)大王嶺村,是展示東江縱隊歷史的一座專題紀念館,這里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還有展品豐富的東江縱隊主題展覽。近200件革命文物、450多幅歷史照片、20余件雕塑和油畫等藝術作品,翔實地展示了東江縱隊浴血奮戰(zhàn)的光輝歷程。
1938年,日本侵略軍強行在大亞灣登陸,隨即攻占惠州、廣州、虎門炮臺等地。從展廳照片中可見,日軍所到之處遭受空前浩劫,村莊被焚燒,東莞道滘260多名群眾遭毒煙殺害。為抵御日寇的瘋狂蹂躪,廣東人民在黨組織帶領下,創(chuàng)建了各種抗日武裝。1940年10月,東江縱隊的前身之一——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挺進大嶺山區(qū),創(chuàng)建了大嶺山抗日根據地,成為我黨在廣東敵后地區(qū)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距離大王嶺村僅2公里處,就是根據地軍民團結抗日的著名一役——百花洞戰(zhàn)斗的戰(zhàn)場。1941年6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在當地民兵的配合下,在百花洞重創(chuàng)前來“掃蕩”的日軍,擊斃日軍大隊長長瀨,斃傷日軍官兵50多人,事后華南日軍頭目自稱:“這是進軍華南以來最丟臉的一仗。”
粉碎日偽軍的“萬人大掃蕩”,更是一次蕩氣回腸的戰(zhàn)斗。1943年冬,日軍為加強對廣九鐵路及沿線廣州、香港等地的控制,在每個車站駐兵把守,強迫群眾搶修鐵路,并頻頻向抗日根據地發(fā)起進攻。一次次的交鋒中,我軍卡斷了日軍的鐵路運輸線,破壞了日軍的“全線通車”計劃。惱羞成怒的日軍出動9000多人,向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實行“萬人大掃蕩”。抗日游擊隊1000多人被敵軍圍困后,奮力突出重圍,并發(fā)動群眾展開反“掃蕩”斗爭,迫使日偽軍全部撤走。
就在這次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之后,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宣布正式成立,并公開宣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支驍勇善戰(zhàn)的抗日武裝,以嶄新的姿態(tài)乘勝前進,轉戰(zhàn)東江兩岸,深入港九敵后,挺進粵北山區(qū)和粵贛湘邊區(qū)……隨著游擊根據地不斷擴大,東江縱隊也逐步成長為一支擁有1.1萬多人的抗日勁旅。
在展館內,能見到一張《東江縱隊抗日戰(zhàn)績統(tǒng)計表》:對日偽軍作戰(zhàn)1400余次,斃傷日偽軍6000余人,俘虜、投誠3500余人,繳獲各種槍6500余支,繳獲炮25門。這張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背后隱藏的槍林彈雨、血雨腥風,今天我們依稀能從館藏文物中窺見一二。這些文物中,有百花洞戰(zhàn)斗中用過的簡陋土槍,也有從日軍手中繳獲的精致的日本RICOH相機和望遠鏡;有見證日軍罪證的航空炸彈、火焰噴射器、防空防毒面具,也有反映游擊隊艱苦生活的舊棉鞋、打滿補丁的急救包;有日本陸軍順德警備隊簽發(fā)的良民證,也有兩廣縱隊的立功獎狀和《陣亡將士撫恤通知書》……
在這幅波瀾壯闊的華南軍民抗日救亡畫卷中,不能不提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是被中國文學大師茅盾先生稱贊為“抗戰(zhàn)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的一次營救行動。
1941年12月,日本占領香港。當時,包括何香凝、鄒韜奮、梁漱溟、茅盾等在內的數百名知名文化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尚在香港開展抗日救亡工作,處境危險。中共中央指示,必須營救他們安全撤離!經過周密策劃,一場規(guī)模龐大的“虎口營救”行動秘密展開。中共廣東、香港的黨組織和東江游擊隊歷盡艱辛,幫助一批批文化民主人士化裝成難民,通過了日軍沿途設置的層層崗哨,轉移到祖國大后方。
這場6個多月的大營救,共營救出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及其家屬800余人。在此過程中,無一人受傷,無一人被捕,堪稱壯舉。展館中有關參與營救者的事跡,讀來令人動容。如時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秘書長的連貫同志,第一時間前去執(zhí)行護送任務,卻讓妻子帶上三個孩子跟難民離開香港。一路上,母子四人先是遭到日軍飛機轟炸,又被強盜搶劫,苦不堪言。直到在一個小旅館中偶遇一群連貫奉命護送的人,連貫的妻子情急之下上前表明身份,請求幫助。這群人卻感到難以置信:我們從香港一路過來都有工作人員安排,而作為連貫的家屬,怎么會淪落到跟難民一起逃難呢?將信將疑地帶她見到連貫,才知道果然是家屬,大家都感動不已。
戰(zhàn)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年代已然過去,東江水靜謐地流淌,兩岸人民早已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今天,我們重溫東江縱隊紀念館里一幅幅塵封的舊照片,抗日英雄們舍家為國的情懷,值得我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