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準降息 順應市場期待
- 發(fā)布時間:2015-08-26 03:29:29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楊 群
中國人民銀行昨晚宣布,今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并于9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近一段時間,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匯率走勢出現(xiàn)波動,股市經受明顯下挫,與此同時,全球金融市場也經歷劇烈波動。在這樣的復雜環(huán)境下,央行出臺降準降息政策,穩(wěn)增長和補充市場流動性的指向是明確的。只是,為何選擇此時出手,推出后收效又會如何,此類問題也更受關注,因而昨天消息一出即引發(fā)金融界熱議。
為何現(xiàn)在降息?
央行選擇出手降息,與當前經濟運行環(huán)境息息相關。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下行壓力,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同時,全球金融市場近期出現(xiàn)較大波動,需要更加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此次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主要目的是繼續(xù)發(fā)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p>
在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之下,動用利率這一價格工具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對實體經濟企業(yè)等市場主體來說是求之若渴。事實上,去年11月以來,央行先后四次下調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引導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持續(xù)下降。今年7月份,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7%,自2011年以來首次回落至6%以下的水平,社會融資成本高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在此情況下,此次進一步下調利率,可以說是為了鞏固前期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而當前的物價環(huán)境,也為進一步降息提供了空間。專家指出,雖然近兩個月CPI略有回升,但主要是受豬肉價格明顯上漲等結構性因素影響,總體物價水平仍處于歷史低位,這為再次降息提供了條件,因此央行決定進一步下調利率。
為何現(xiàn)在降準?
而此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化,適當提供長期流動性,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近期,央行完善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報價機制,并對過去中間價與市場匯率的點差進行了校正。外匯市場在趨近均衡的過程中,在外匯市場上,由于人民幣匯率階段性走弱,銀行結售匯逆差擴大,資本流出壓力加大,也會引起流動性的波動,需要相應彌補所產生的流動性缺口。因此,近一段時間,市場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補充流動性充滿期待。
有投資者直言,央行這一政策遠遠晚于預期,也正因為降準傳聞“靴子”連續(xù)多日落空,股市情緒陷入低谷。終于,央行在昨晚出手降準,響應市場對流動性補充的期待。
實際上,為了提供流動性,央行近期頻頻出手,借助多渠道、多工具展開操作。除降準外,近期央行還實施了擴大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增加市場流動性和可貸資金的舉措。8月份以來,累計開展逆回購操作投放流動性5650億元,開展中央國庫現(xiàn)金管理商業(yè)銀行定期存款操作投放流動性600億元。8月19日開展6個月期MLF操作1100億元,利率3.35%,在增加市場流動性的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è)和“三農”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支持力度。
利率市場化借機發(fā)力?
此次結合降息,央行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此舉被視為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邁出重要一步。與央行在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相對較小的環(huán)境中適時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路數相似,選擇這一時間點放開定期存款利率上限,也可謂抓住了寶貴的時間窗。
目前,除存款外的利率管制已全面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已擴大至基準利率的1.5倍,面向企業(yè)和個人的大額存單正式發(fā)行,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不斷健全,央行利率調控能力逐步增強,存款保險制度順利推出,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條件更趨成熟。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物價水平總體處于低位,市場利率上行壓力相對較小,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供了較好的宏觀環(huán)境和時間窗口?!?/p>
市場人士認為,隨著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進一步拓寬,既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能力,也有利于促使資金價格更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進一步優(yōu)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至于繼續(xù)保留一年期以內定期存款及活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不變,體現(xiàn)了“漸進式”的改革思路,也與國際通行做法相一致。從國際經驗看,按此順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于穩(wěn)定金融機構的存款付息率和整體籌資成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