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jīng)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1800個中國孤兒和他們的美國父母

  • 發(fā)布時間:2015-08-10 08:31:1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又禮

  對仲輝和聶立立夫婦而言,評價一座城市好壞的標準,基本是由棄嬰數(shù)目、福利院的作為程度,以及人們討論起這兩者時的態(tài)度來決定的。

  仲輝和聶立立是CCAI(全稱Chinese Children Adoption International,“國際中華兒童服務中心”)創(chuàng)始人。這是全球范圍內(nèi)最大的對華涉外收養(yǎng)機構(gòu),從事跨國孤兒收養(yǎng)已經(jīng)23年了。在此期間,11800個中國孤兒順利找到“美國父母”。

  契機

  所有的故事源自28年前的一次宴請。1987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學院的碩士生仲輝應邀到杰克·雷曼教授家做客。雷曼教授在哥大講授美國歷史和西方文明。這個家的成員結(jié)構(gòu)顛覆了仲輝對“家庭”二字的固有認識——8個孩子,高加索和非洲面孔各占一半,而且4個親生、4個收養(yǎng)。

  此時仲輝出國還不久,他還記得在中國“收養(yǎng)”不但是一種極其私密的行為,而且還帶了禁忌的羞恥感。但看著這些跨種族的男孩女孩們在后院放肆奔跑、盡情嬉戲,看他們一家人牽手圍成圈在晚餐前閉眼禱告,他感到很迷惑:這世界上難道真有無緣無故的愛嗎?

  1992年4月的一天,仲輝去拜訪一位大陸朋友小胡,在小胡公寓的茶幾上看到了《人民日報》?!爸腥A人民共和國收養(yǎng)法”,頭版頭條的10個大字進入仲輝的視野。他馬上向小胡借了報紙,帶回家中給妻子聶立立。

  妻子聶立立是中國改革開放、恢復律師制度后的第一批持證律師,來美后她一直密切關(guān)注國內(nèi)所有與法律相關(guān)的信息,當讀到“外國人允許到中國領(lǐng)養(yǎng)孤殘兒童”時兩人同時脫口而出:趕緊給雷曼夫婦打電話。

  “雷曼教授,您那么有愛心,愿不愿意收養(yǎng)一個美麗可愛的中國女孩?”

  杰克·雷曼聽了大笑:“太好了!但很可惜我們太老了。孩子需要的是年富力強的爸爸媽媽,不是60多歲的爺爺奶奶。但你們應告訴身邊的人,一定會有許多樂于領(lǐng)養(yǎng)中國孤兒的家庭?!?/p>

  于是,兩人開始悄悄地問身邊的同學、鄰居和教友。幾乎每個人都興奮地告訴他們:“這太好了!我們太愿意到遙遠的中國領(lǐng)養(yǎng)一個孤兒了?!?/p>

  燎原

  艾麗·柏靈在星期天的下午,循例翻開教會簡報閱讀,其中一條短訊吸引了她的視線:如果你的年紀在35歲~50歲,如果你的家里和心里都有更多的空間,如果你想收養(yǎng)一個被遺棄的中國女孩,請聯(lián)系我們。

  她撥過去,語音留了言。過了一會兒,接到一個年輕人的來電。

  在聽仲輝介紹完收養(yǎng)的大致情況后,柏靈夫婦成為CCAI第一個申請的收養(yǎng)家庭。那是1993年1月18日。

  接下來他們又陸續(xù)接到了一些咨詢電話,到3月,由6個家庭組成的Group1(第一批)即將成型。帶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聶立立打通了湖南省民政廳的電話。但傳送過來的消息卻并不如預期。

  他們被告知,因為《收養(yǎng)法》尚未完善,中國國內(nèi)的涉外收養(yǎng)都會關(guān)閉。她問這種關(guān)閉將會持續(xù)多久,得到的回答是:并不確定,可能是6個月,也可能是幾年。

  直到1993年年底,新的《收養(yǎng)法》出臺。1994年3月16日,他們的傳真機收到民政部發(fā)來的6頁紙,上面是6名女嬰的姓名、基本信息以及郵票大小的照片。

  3月27日,Group1終于獲準飛向中國,來到長沙。但就在當天,公證處派下來的工作人員卻對仲輝說:“根據(jù)新的《收養(yǎng)法》,父母雙方都必須是無子女,我看這個團里的大多數(shù)家庭都并不是這么回事吧?”

  仲輝頓覺遭到當頭一擊,他攥著拳頭,不讓自己倒下。7000公里以外,聶立立也正努力讓自己徹底冷靜下來。她試圖將身份轉(zhuǎn)換成“聶律師”,拿過《收養(yǎng)法》、找出一摞關(guān)于各個家庭的詳細情況,開始尋找兩者之間的重合與破口。

  仲輝回到酒店,招集6個家庭,鞠躬致歉后說:“一部新生法律,可能就像你們所等待的新生兒一樣,很脆弱、不完美,但你們還是愛她。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愛我的國家,并且相信她會好起來。所以,請再給CCAI一點時間?!?/p>

  第一次收養(yǎng),政府部門間難免會有些信息溝通不暢?;叵肫?1年前的事情,仲輝已經(jīng)不愿意去回憶太多的細節(jié)。

  其實仲輝夫婦明白,即便這次的收養(yǎng)以失敗告終,也沒有一個人會加以責怪,只是他們不忍看到這些父母們將得卻失的落寞。就這樣,他們堅持下來,CCAI也越來越強大,到第二年,收養(yǎng)家庭的數(shù)量一下飆升到140個, 到1998年,CCAI已經(jīng)成為了全美最大的對華涉外收養(yǎng)機構(gòu)。

  想起這一路的曲折,仲輝和聶立立仍會有恍如隔世之感。其中種種絕境多得無法計數(shù),但在走過蠻荒曠野之后,終會進入迦南美地。“況且世界上還有哪個工作能像我們這樣,每天能跟這么多的家庭和孩子一起分享彼此美好的夢想呢?”(原載《南方人物周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