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成老板 《金融時報》獨立性將打折?
- 發(fā)布時間:2015-07-27 07:19: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全球知名財經媒體《金融時報》有了新東家:日本經濟新聞社(日經新聞)出資約13億美元,從英國培生集團手中買下這家擁有127年歷史的報紙。
這一大手筆收購案引發(fā)廣泛關注。一些人開始擔心,在日經新聞掌控下,《金融時報》能否繼續(xù)保持對日本企業(yè)和政府的客觀報道。長期以來,日本政府一直通過記者俱樂部等制度干預媒體,壓制日本媒體的批評聲音,這種做法可能影響到《金融時報》今后的聲譽。
【翻出陳年舊賬】
在日經新聞宣布收購《金融時報》后,不少媒體立即翻出四年前的一樁舊案,指責日經新聞不過是日本企業(yè)的傳聲筒。
2011年10月,奧林巴斯前首席執(zhí)行官邁克爾·伍德福德向《金融時報》爆料了這家公司的會計丑聞。奧林巴斯董事會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一直想方設法隱瞞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投資損失,這些虧損都以收購之名被核銷。
這一重大丑聞引發(fā)各大媒體廣泛關注和跟進報道,但日經新聞最初卻置之不理,隨后也是淡化處理。
伍德福德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日本媒體“對于強大的勢力持恭敬甚至虔誠的態(tài)度”。他說,如果《金融時報》當時為日經新聞所有,他可能不會對其爆料奧林巴斯公司的丑聞。
他說:“我很擔心,被日經新聞收購所帶來的潛意識影響會令其(《金融時報》)不再愿意刊登批評包括日經新聞在內的日本企業(yè)的文章?!?
對于外界的指責,日經新聞社長岡田直敏辯稱,在奧林巴斯事件的報道上,“我們可能晚了,但這并不意味我們隱瞞不報?!督鹑跁r報》根據自己的編輯原則報道,我們依據我們的原則報道?!?
此外,《華爾街日報》認為,日本的媒體文化與西方存在差異,這可能會給日經新聞收購《金融時報》帶來挑戰(zhàn)。
一名身在倫敦的《金融時報》記者說:“對于日經新聞,顯然存在擔憂。他們在曝光奧林巴斯上沒有做好?!?
《金融時報》前編輯安德魯·高爾斯認為,考慮到日經新聞在金融新聞領域方面的長期經驗與傳統,《金融時報》被其收購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日本新聞業(yè)與盎格魯-撒克遜新聞業(yè)存在文化差異”,日本需要承認《金融時報》有著自己的方式。
路透社注意到,此前,一些日本企業(yè)的海外收購正是栽在企業(yè)文化和價值觀的認知差異上。在金融危機期間,野村證券壓價收購華爾街破產的雷曼兄弟公司的部分業(yè)務導致了關系緊張并引發(fā)不滿,而且觸及了底線。
雷曼銀行家們對于日本的保守主義和官僚主義表現得極不耐煩,而野村的資深工作人員則對雷曼員工薪酬表示憤怒。
【口頭承諾獨立】
在《金融時報》收購案上,日經新聞可謂一匹“黑馬”。過去數年,德國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集團一直與英國培生集團就收購問題展開談判,而日經新聞不到5周之前才開始與其談判。
媒體認為,日經新聞最終成功收購《金融時報》。首先是其開價高出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集團約1.55億美元。其次,自從2013年3月日經新聞與《金融時報》簽署合作協議以來,雙方高層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面對外界的擔憂,日經新聞主管們承諾,將對《金融時報》采取更為放手的管理方式,保持其編輯獨立。
日經新聞社長岡田直敏說:“我們會尊重彼此的編輯管理方式和編輯部文化,如果出現問題,我們會坦率溝通并努力找到契合點?!?
岡田直敏表示,此次收購重在海外推廣日經新聞的品牌,鑒于《金融時報》的品牌價值和此次收購為海外擴展帶來的“快車票”,收購價格并不算昂貴?!拔覀儗嵤┐舜问召彶皇菫榱嗽黾永麧?。我們希望加強新聞價值?!?
【政府干預媒體】
雖然日經新聞管理層給出口頭承諾,但考慮到日本政府對于日媒的一貫干預和控制,不少人依然擔心,《金融時報》今后能否在涉及日本企業(yè)和政府的報道方面保持客觀。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認為,收購《金融時報》不僅是日經新聞一項戰(zhàn)略舉措,而且是更寬泛的政治對外戰(zhàn)略的一部分。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表示“我國的理念”正在遭到外國人的誤解。他呼吁采取措施“主動收集和傳播信息,使我們得到正確理解”。
今年5月,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一篇《日本政府如何干預媒體獨立》的報道。報道指出,在日本,政府和記者之間的正式關系是通過一系列記者俱樂部來維持的,只有俱樂部會員才能獲準參加新聞發(fā)布會,而且只有會員才能接觸相關官員。作為賦予記者這種特權地位的回報,日本官員想當然地認為,他們的機構或部門將得到正面報道。很多時候也的確如此。
報道稱,“很多記者承認老板順從政府,但渴望保護自己事業(yè)的他們不愿批評政府。對公司的忠誠壓倒了新聞獨立方面的職業(yè)道德”。
媒體還注意到,自安倍上臺以來,在干預和拉攏媒體方面更為主動和強硬,多次引發(fā)國際輿論和日本新聞界對其干涉媒體的指責。日本部分媒體也多次進行選擇性報道,選擇性忽視不利于安倍政府和政策的新聞。(張偉)(新華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