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財經(jīng)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牧民把他當親人

  • 發(fā)布時間:2015-06-16 02:31: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五四

  “吉日嘎拉就是我的好哥哥?!蹦撩駥氁舭蛨D深情地說。這個28歲的小伙子解釋道,在我們牧區(qū),被牧民叫做哥哥的人,就是我們最親近的人?,F(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白音海勒斯臺嘎查(村)圣綠草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的理事長。

  “吉日嘎拉就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想起3年前的今天,寶音禁不住眼淚直流。那時,這個大學畢業(yè)學調音的毛頭小伙子回到草原,眼前的一切反而陌生了。就在這時,還是鎮(zhèn)長的吉日嘎拉來到他家,鼓勵他留在草原開創(chuàng)一片天地,并根據(jù)他們草場好的實際,幫助他們建起了草業(yè)合作社。還爭取回來50萬元的項目資金和農機補貼,并聯(lián)合11家牧戶以承包的草場入股,購買了打捆草機和鏟車。怕草風吹雨淋,他還爭取了10萬元草原建設款,蓋起了800平方米的儲草棚。去年合作社收入達70多萬元。

  就在他犧牲前的一個星期,寶音還在與他共同探討下一步發(fā)展的規(guī)劃。寶音說,吉日嘎拉一直告誡他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草業(yè)發(fā)展,牧區(qū)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多琢磨。

  目前,高日罕鎮(zhèn)的牧民專業(yè)合作社從只有幾個發(fā)展到了22個。有的合作社產品都賣到了北京和呼和浩特等城市。白音海勒斯臺嘎查29戶牧民創(chuàng)辦的溫都拉肉業(yè)合作社自籌100萬元包括60萬元由吉日嘎拉爭取回來的“一事一議”項目資金,在鎮(zhèn)所在地建起了風干牛肉加工廠,產品銷售到了呼和浩特市,比出售活牛每頭多掙幾千元。翁根嘎查6戶牧民創(chuàng)辦了德佶民族特色食品專業(yè)合作社,生產的包子、風干肉、餃子、奶食品等食品,雖然物美價廉,但一直打不開市場。吉日嘎拉知道情況后,多方聯(lián)系客戶,終于打開了呼和浩特市場,使產品進入12個大型超市,銷售收入達到80萬元。還在北京設立了直銷點。在他的建議幫助下,去年旗里開了一家蒙古特色食品店,主要銷售干肉面、羊骨面、羊雜面和蒙古包子等。

  牧民烏云達來3年前打草時受傷,失去右臂??此荒芾^續(xù)從事牧業(yè)勞動,吉日嘎拉用個人名義貸款9萬元,幫他籌備在旗所在地開一家烏珠穆沁羊肉食專賣店?!罢斶@個店即將開業(yè)時,他卻離開了我們。我們真是離不開他啊?!?9歲的烏云達來一說到此便哭出了聲。

  高日罕鎮(zhèn)黨委、政府34名干部中,有31人家在旗政府所在地,8輛公車每周要往返200公里,開支較大不說,搭不上公車時就得打的,往返一趟80元,這對于收入不高的鎮(zhèn)干部們來說,是不小的開銷。為解決這一狀況,吉日嘎拉想方設法籌措到6萬多元,購置了一輛通勤車。這4年來,他與同事們一起乘坐這輛通勤車上下班,從無特例,僅此一項每年節(jié)約政府開支10萬多元。該花的錢必須花,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能花。他當鎮(zhèn)長4年時間里,一直就是這么做的。原來鎮(zhèn)所在地的街道沒有固定的清潔工和垃圾箱,他擠出資金一次性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的司機對記者說,一年里他的車下鄉(xiāng)能跑15萬公里,但他回旗里的家始終都不用這輛車。

  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草原馬,一刻沒有停歇

  記者采訪時,翻看了他的日記。4月21日,就在吉日嘎拉犧牲的前一天,他在工作日記上寫下了近期待辦事項10條:邀請農業(yè)大學專家對2戶牧民牲畜特殊病例進行研究;項目招投標和棚圈地方政策細化等。從到任農牧業(yè)局至犧牲的最后26天里,他的工作日記密密麻麻地寫滿了29頁——聯(lián)系協(xié)調工作、跑項目、談業(yè)務、下鄉(xiāng)調研,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草原馬,一刻沒有停歇。

  “這22天,他下鄉(xiāng)7次,每次都是天快黑才回來,回來就直接進了辦公室,整理筆記,理清第二天辦事宜,直到深夜?!闭f話間,蘇米亞的眼圈又紅了。

  有一件事兒最讓同事們唏噓感嘆。去年6月,吉日嘎拉的妻子因尾椎骨裂被送往錫林浩特住院治療,吉日嘎拉因工作繁忙無暇陪護,但只要時間允許,他就周五乘坐通勤車回到旗里,連夜駕駛自家車去錫市探望妻子,周一早晨5點再從錫市趕回旗里,搭乘通勤車回鎮(zhèn)里工作。妻子住院3個月,吉日嘎拉一直這樣奔波著。他和妻子一直兩地分居,妻子在盟里工作,相距150公里。妻子有病不能生育,但他不離不棄。他和妻子非常想調到一起,但他老是在領導面前張不開口。但他卻把同事圖布新夫婦兩地分居放在了心上,多次與旗領導談起此事。終于在2013年把圖布新的妻子調到了旗里。今年2月,他的妻子也調到了旗里,結束了兩地分居的日子。但想不到的是,一場大火卻讓他們天地兩隔,永遠不能再相見了。

  吉日嘎拉犧牲后,年邁的父母整理遺物,從他的辦公室抱回一整箱共56本工作日記。父親一邊翻看,一邊喃喃地說:“這幾十本蒙漢文筆記,按工作內容分了20多個類別,每個階段都列有近期待辦的多條事項,還把高日罕的歷史沿革、山水傳說、人文故事以及每一條河、每一座山的名稱都一一記下。想不到他對工作是那么認真細致,做了那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他比我期望的更優(yōu)秀?!?/p>

  吉日嘎拉熱愛草原、熱愛牧民群眾,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高日罕鎮(zhèn)的干部們都會唱《高日罕河》這首歌,因為這是吉鎮(zhèn)長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既然在這里工作,就要愛這里的山水、這里的草原,尊重和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

  高日罕鎮(zhèn)有兩位有名的上訪老人——83歲的姜愛芝和79歲的黃學秀,都是早年支邊軍人家屬,從南方來此生活了60年,由于老伴兒去世早,她們又年邁多病,生活比較困難。吉日嘎拉剛來不久,她們就找上門來哭訴。到兩位老人家里了解實情后,吉日嘎拉很快為她們安排了“五七工”社保,還為姜愛芝的兒子安排了打掃鎮(zhèn)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工作,使其有了固定收入。此后,老人上訪變成了吉日嘎拉的家訪,他一有空就去老人家里坐坐,還經(jīng)常用自己的工資給老人買些生活用品。在黃學秀家中,老人翻出吉日嘎拉臨走前送來的米、面、磚茶,痛哭失聲:“這些東西我還沒用完,他人就沒了?再也見不到了?”

  記者見到吉日嘎拉生前幾個發(fā)小同學,他們感嘆,過去他在鎮(zhèn)里工作,雖然離旗里100多公里,可還能見面相聚。今年3月底他調回旗里工作,20多天竟然沒有聚過一次。有一個同學實在想見他,就專門到農牧業(yè)局找他,結果因為辦公室來談工作的人太多,并沒有說上幾句話。他們說,雖然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但每次見面,都感覺特別開心快樂,他的豁達開朗的性格感染著大家,他就是我們的開心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