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本強震過后四周年:民眾嘆活得累 核電之爭沸騰

  • 發(fā)布時間:2015-03-11 07: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3月11日電 2015年3月11日,是日本“3·11”大地震四周年紀念日。當年福島核電站爆炸、輻射物泄漏的危機,至今仍影響深遠,四年來,民眾內心的不安與傷痛并未消除。而當前,災區(qū)復蘇重建步伐緩慢,是否廢除核電的能源之爭民聲沸騰,日本社會仍面臨著諸多懸而未決的課題。

  災區(qū):外界關注度減弱 民眾嘆“活得累”

  據日媒報道,日本紅十字會近年來收到的“3·11”大地震賑災捐款相比之前大幅減少。在震后一年中,該組織收到的捐款超過3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5億元),但2014年則僅有約29億日元,不到原來的百分之一。直接捐給巖手、宮城、福島三縣的捐款也在逐年下降。

  對此,日媒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于災區(qū)的關注度減弱已被視為捐款減少的主要原因。日本紅十字會的負責人曾稱“募集到如此多的捐款史無前例”,對此表示感謝,但同時也指出“還有許許多多的災民需要援助”。

  相比物質上救助的減少,災區(qū)民眾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也不容小覷。日本媒體與大學等機構日前聯(lián)合對1萬多名災民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半數的受訪者回答說:“心態(tài)在逐漸變得更加積極”,但同時也有43%的受訪者回答說:“有時感覺活得很累”。

  此外,老齡化、人口外流、勞動力短缺等問題也已成為災區(qū)復興面臨的主要困境。一項針對“3·11”大地震災區(qū)3個縣災民的問卷調查顯示,這些地區(qū)“老齡化”比例較高,獨居老人數量約占所有入住家庭的四分之一,“孤獨死”現(xiàn)象亦十分普遍。

  相關調查還顯示,在日本42個受災地區(qū)中,除仙臺市及其周邊地區(qū)外,人口外流現(xiàn)象持續(xù)不斷。目前,日本巖手、宮城和福島等災區(qū)三縣還面臨著嚴峻的保育員等崗位人手短缺的問題。日媒指出,邊撫養(yǎng)孩子邊工作的家庭支援體系落后,很可能將拖累全面災后重建。

   核電:“去核”?重啟? 不滿之聲沸騰

  今年2月22日,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通過一處排水渠流入了核電站港灣內的海水中。事件曝光后,福島縣漁業(yè)團體隨即提出嚴正抗議。這一事件也再次強化了外界對于日本政府核事故應對處理工作的質疑。

  日前一項針對福島民眾進行的調查顯示,逾七成福島民眾對日本政府在此次核電事故中的應對表示不滿。約71%的民眾認為“日本國民之間對核電站災民的關心正在逐漸淡化”。針對福島復興進程,僅有1%的人認為“走上正軌”,認為“幾乎沒有或沒有走上正軌”的高達69%。

  對于今后何時才能重回原有的生活狀態(tài),回答“20年以后”的占61%,即大多數民眾對此不抱樂觀態(tài)度。加上日前又爆出有87個孩童在核事故后患上扁桃腺癌,面對這一系列的災害“后遺癥”,日媒指出,這充分體現(xiàn)了日本民眾對政府和東電的不信任及對現(xiàn)狀的不安。

  因此,與安倍政府不遺余力推動核電站重啟相比,日本民眾則更多持消極態(tài)度。作為福島核事故的重災區(qū),南相馬市至今仍有眾多市民處于外地避難狀態(tài)。該市市長日前稱,在未來15年內,該市將轉換能源供給模式,實現(xiàn)所有消費電力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目標,徹底“脫離核電”。

  此外,在今年3月8日,2萬多名日本民眾在東京都內舉了大規(guī)模的反核電集會,引發(fā)國際關注。自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事故后,該國市民團體等每周五都會在首相官邸和國會周邊等處舉行反核電活動。而他們在每年3月11日前后,也都會舉辦類似的大規(guī)模反核電抗議集會。

  據統(tǒng)計,今年該集會的參加者達到2.3萬人。主辦方堅定地表示,在日本政府出現(xiàn)重啟核電站的動向下,將“不懈地闡述擺脫核電的重要性”。

   復興:五年計劃近尾聲 未來震災引人憂

  在大地震發(fā)生的當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個為期十年的災后復興計劃,其中前五年為集中復興期。經過四年的努力,災區(qū)重建工作取得了一些進展。其中,巖手和宮城兩縣的瓦礫等廢棄物處理已基本完成;教育和醫(yī)療設施已全部修復;農田和水產加工廠已恢復了70%;工業(yè)生產則于2012年就恢復到了地震前的生產水平。

  如今,離日本政府設定的集中復興期結束只剩下最后一年的時間,但災區(qū)的重建之路仍面臨著不少難題。在海嘯受災地區(qū),目前災民最關注的住宅修復工程并不理想,巖手、宮城兩縣的公營住宅完工率僅14%左右;截至2014年10月,日本還有約24萬避難居民回不了家,其中約有12.4萬人來自遭受核污染的福島縣,有約9萬名災民仍住在臨時板房里。

  另一方面,對未來可能再次發(fā)生災害的恐懼也成為日本國民不能不面臨的問題,南海海溝地震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地震專家近日分析預測稱,南海海溝大型地震發(fā)生后,將帶來嚴重的海嘯和火災,波及范圍將包括日本23個一級行政地區(qū),預計會達到270起。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在災害中能有效抑制燃料儲罐中的重油等泄露流出事件,將很大程度上減少火災發(fā)生幾率,或將降至一半或三分之一,即100起以下。因此,對于避難場所而言,也同樣存在發(fā)生火災的潛在危險,必須官民一體共同推進有關措施。

  綜上,在實現(xiàn)災后復興的道路上,日本政府和民眾仍然面臨著眾多嚴峻的挑戰(zhàn)。不過,硬件設施可以重建,政策方針可以探討,但那些潛藏在災民內心深處、對往昔傷痛的記憶及對未來生活的迷茫與恐懼,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磨滅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