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透明計算”事件談學術批評
- 發(fā)布時間:2015-02-04 01:30:4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觀察家
“透明計算”是什么?看不懂。張堯學該不該拿獎?沒主意。我只能說,科學界的是非論斷,外行人無從置喙,只能聽行家的。
“透明計算”拿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輿論大嘩。與此相對的是:同行們沒嘩,不說好也不說壞。
1月31日刊發(fā)的一篇媒體文章,迄今為止最詳盡地采訪了反方觀點,而文章里幾位質疑者,全部是匿名;另外,盡管科技部獎勵辦表示他們如接實名舉報會調查,但還沒收到實名舉報;代表同行聲音的中國計算機學會,發(fā)了一篇讓人聯(lián)想的呼吁改革政府獎勵制度的建議,卻隨后撤下,并聲明與2014年授獎無關。
從以上事實可見,雖然網(wǎng)上的匿名批評者群情激憤,不匿名的計算機專家們卻鴉雀無聲,不外乎兩種可能:第一,內行們不覺得透明計算獲獎有不妥;第二,有內行質疑,但不想他的意見被大家看到。無論如何,學術團體沒有質疑張堯學。
既然同行們沒意見,我們憑什么質疑張堯學?
說同行們沒意見,可能有人不同意——很多網(wǎng)上的文章,就列出各種專業(yè)材料分析透明計算不配拿獎。問題是:匿名發(fā)表的內容是否算一種值得認真考慮的學術討論?我認為,如果是學術問題,比如透明計算是怎樣一回事、創(chuàng)新點何在,那即使是匿名,也是學術討論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我們外行去理解。
但有些涉及他人名譽的論題,所有人應極端慎重地對待。因此,公正的旁觀者應該反對匿名的負面評論。匿名的負面評論,聽上去再有說服力,萬一是誤傷,那損傷是不可逆的,也找不到人負責。公正的學術批評,應該消除這種可能性。
即使“疑點”再多,比如被質疑者的文章沒幾個人引用、他多年來一直在當官、他的代碼看上去跟別人雷同,但這些只是疑點,不是定論,萬一實際狀況并非質疑者所想的那樣呢?
涉及傷害他人名譽的事情,即使誰有他認為鐵一樣的證據(jù),也應通過合法的途徑,遞交給一個公認具備權威性的公共團體去評判。而不是“先喊一嗓子,大家一起來討論討論”。“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適用于學術觀點分歧,不適用于名譽疑案。
如果有評論者認為,他找不到可以信賴的評議機構去遞交質疑,我支持他去分析和批評這種狀況,這也是一種珍貴的學術批評。但這不等于評論者可以此為由,宣布自己有權把攸關他人名譽的負面帖子,扔進一個匿名的、可快速復制傳播的、發(fā)言者不準備為其言論負責的評論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 最嚴調控下滬深房價仍漲 人口老齡化影響三四線樓市
- 樂天大規(guī)模退出中國市場 供應商趕赴北京總部催款
- 北京16家銀行上調首套房貸利率 封殺“過道學區(qū)房”
- 10萬輛共享單車僅50人管遭質疑 摩拜ofo優(yōu)勢變劣勢
- 去年聯(lián)通、電信凈利潤均下滑 用戶爭奪漸趨白熱化
- 奧迪否認“官民不等價”:優(yōu)惠政策并非只針對公務員
- 季末銀行考核在即 一日風云難改“錢緊錢貴”現(xiàn)狀
- 美圖7小時暴跌四成 虧損業(yè)績如何支撐600億市值受拷問
- 監(jiān)管重壓下P2P退出平臺增加 網(wǎng)貸行業(yè)進入冷靜期
- 配資炒股虧損逾百萬 股民將信托公司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