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旱山村”的抗旱記
- 發(fā)布時間:2014-09-16 07:36:30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成棟
9月初的川南,天氣依然炎熱。古藺縣古藺鎮(zhèn)香山村已半個月沒下過一滴雨,放眼望去,四處都是干枯的野草和散落的樹葉。
香山村地處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緩沖區(qū),屬于典型的“旱山村”,其南側綿延幾十公里的大山擋住了北上的水汽和季風,加上每天超過7個小時的日照時間,導致水資源非常短缺,這里祖祖輩輩的村民們吃水只能靠挑,種地也只能指望“老天爺多打個噴嚏”。
然而今年,村民們卻安心地打理起自家的蔬菜;無獨有偶,距這里不到30公里的“旱山村”——團結村也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戰(zhàn)勝了干旱。
這兩個旱山村靠什么戰(zhàn)勝了干旱?
怎么來水?
“五小水利”供水 旱地里種出優(yōu)質蔬菜
進入9月,胡住湘每天都要到村里的蔬菜大棚和距村部不遠的蔬菜交易市場轉一圈,這位香山村經濟發(fā)展辦公室主任,是最早提出在當地發(fā)展蔬菜種植的人。
胡住湘說,“香山村光照好、晝夜溫差大、土質松散,蔬菜瓜果質量肯定高?!钡牵瑑?yōu)越的自然條件背后,是水資源的短缺。
于是,任由胡住湘在村里喊破了嗓子,應者寥寥。
古藺縣水務局水利站站長代永林介紹,地處背風坡的香山村多年來年平均降雨量不足750毫米,而年平均蒸發(fā)量卻超過2500毫米。尤其在冬春季節(jié),連生活用水都成問題。在干旱缺水的背景下,很少有人愿意嘗試著種蔬菜瓜果,“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p>
變化出現(xiàn)在2011年底,香山村被列入我省“五小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區(qū)。隨后的兩年內,67口小水池拔地而起、20多座小塘壩整治一新,同時,香山村還修通連接5公里外水庫的管道,水庫的水源源不斷地補充進蓄水儲水設施,全村增加蓄水量9000立方米;而在此之前,全村只有20余口小水池、小塘壩,總蓄水量不過8700立方米。
有了水,胡住湘的想法終于實現(xiàn)了。如今,香山村常年保持蔬菜種植面積2500畝以上,大棚1000余個,年產蔬菜1500噸,產值超過3000萬元,僅這一項就相當于全村過去一年半以上的收入。由于蔬菜產量高、品質好,香山村還注冊了“香山蔬菜”,蔬菜遠銷云貴等地。
怎么管水?
明晰產權 有主的水池愿意管
香山村蔬菜交易市場的一側是一片大棚,每個大棚的盡頭,都有一口小水池。在水池的護欄上,能看到這口水池的管護者和維修情況。
村民胡明淵正在打撈著一口水池中的雜物,他說,水池的蓄水量是80立方米,能夠滿足自家兩畝大棚一季的用水。
其實,此前香山村也興修過水利。不過這些上世紀七十年代修的水利工程,因管護責任不明確,不少地方的水塘、水池和土渠已經淤平。古藺縣水務局負責人說,究其原因,主要是產權不明晰,農戶參與維護的熱情不高。
而如今,胡明淵在大棚忙完后,總要抽空去查看下水渠是否暢通、蓄水池有無破損。他說,因為修這座水池和田頭的水渠時,他也出了錢。胡明淵拿出賬本:修水池共花了1.3萬元,他出了3000元,其余的1萬元是財政投資;修水渠花了1560元,他出了480元?!坝兄鞯某刈?,當然有人管?!?/p>
代永林說,這正好印證了當地“五小水利”工程建設的思路,即“政府引導、規(guī)劃依托、財政獎補”和“誰建設、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在香山村修‘五小水利’,財政投資500萬元左右,村民投資150多萬元,投工投勞兩萬多人次。”
怎么用水?
采用節(jié)水灌溉 每畝省水50%以上
密封的水窖,一條條水管鉆入地下,與桃樹相接之處,地面只露出細小的噴頭,擰開開關,細細的水霧隨即散開。即便遭遇干旱,桃樹的葉子還是綠油油的。
距香山村20多公里外的箭竹苗族鄉(xiāng)團結村是“全國石漠化綜合治理示范村”。因為石漠化,土壤保墑性更差?!翱曜硬逑氯ゾ湍艽恋绞^”,是這個村以前的真實寫照。2011年底,當地開始修建“五小水利”,蓄水能力突破了一萬立方米;同時,當地水務部門也將水庫的水接到了村里,日供水能力在1000立方米以上。
不缺水了,水怎么用也是難題。
當時,團結村面臨著以下三種選擇:漫灌,水庫比團結村海拔低80多米,水要經過加壓才能送到田里,輸水成本已經接近1.3元/立方米,成本太高;噴灌,但地表土層太薄,治理成果很可能付之東流;最后,在召開村民會議討論時,節(jié)水灌溉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節(jié)水灌溉的效果究竟如何?
村民項銀輝做了計算,他種了兩畝煙草,采用漫灌方式,每畝至少需要澆水40立方米,每畝產值1300元;采用節(jié)水灌溉,每畝僅需澆水20立方米,畝產值卻超過1700元。對于出現(xiàn)此類現(xiàn)象的原因,項銀輝細細觀察,做一次節(jié)水灌溉能夠管上一周,而漫灌一次最多只能管4天。
團結村婦女主任侯懷玉說,村里正打算在未來三年內,對全村3000多畝土地全部實施節(jié)水灌溉。
據初步統(tǒng)計,目前,全省已有的“五小水利”工程年新增供水能力已達8000萬立方米以上,覆蓋39.27萬畝耕地,每年可增產糧食4500~8500萬公斤。
鏈接
“五小水利”工程指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和小水渠,主要面向干旱丘區(qū)的小型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