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市長參選議員的政經(jīng)籌碼
- 發(fā)布時間:2014-08-18 01:00:10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也許是日程安排得比較滿,讓他無暇準備這場短時演講,也許是這種場面經(jīng)歷太多,對自己即興演講的能力比較自信,在一家港資酒店剪彩儀式上,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沒有帶現(xiàn)成的講稿。不過,他還是比較謹慎,趁著空閑,找到一個角落,倚著落地窗,掏出小本子,鬼畫符一般做著筆記,嘴巴還叨叨兩句。身旁沒有秘書、沒有保鏢,這是他在喧鬧場面的安靜一角。
演講時間到,他像一個拳擊手一樣大步邁向話筒。依舊是一頭不羈的狂亂金發(fā),說話時身體標志性的微微前傾,脖子向前微探,眼神橫掃會場,肥壯的背部顯得更加渾圓。大家的期望值都很高,仿佛正在關(guān)注一個脫口秀明星給大家講幾個幽默段子,約翰遜也“不辱使命”,幾句幽默而又大方得體的場面話和不失風度的自黑,一下把全場給H old住,笑聲不斷。
作為一個普通的英國人,約翰遜是一個個性鮮明、聰慧機智、很有喜感的老男孩,盡管實際上他年已半百。作為倫敦市長,他是一位業(yè)績出眾的“城市推銷員”,也是一個效率頗高的城市管理者。有他的地方總能秒殺相機菲林和鎂光燈。特別是日前他宣布將參加明年的議會選舉,這如同一個深水炸彈,一下攻占英國大小媒體頭條,各方討論一下火熱起來。
從個人角度而言,約翰遜的個人魅力能夠蓋過英國現(xiàn)任的大多數(shù)政客,不少媒體把最具魅力的保守黨黨員等稱呼給了約翰遜。從工作角度來看,2008年約翰遜擔任市長以來,其果斷、雷厲風行的市政改革舉措,給這個老牌國際化城市注入了更多鮮活元素,讓她更加具有實用性,也具有人性化。
如他在2010年推出了所謂的“鮑里斯自行車”,這款設計簡約,管理便利的租賃自行車成為倫敦市民重要代步工具;連續(xù)四年凍結(jié)倫敦的房地產(chǎn)稅,幫助居民抵御中央政府財政緊縮政策所帶來的“剝削效應”;大面積淘汰單層巴士,引進新款的雙層巴士,還將城市交通卡服務范圍擴大至城際輕軌;加強城市集約化管理,如廢除倫敦警務監(jiān)督委員會,引進直選式的委員會取而代之。
在國際層面上,約翰遜的成績也是顯著的,除去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花小錢辦漂亮事兒”不說。在金融危機期間,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降反升,如加快推進歐洲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建設。倫敦是英國經(jīng)濟增長的領頭羊,也是溝通歐美亞非的資本橋梁。在他的第二任期內(nèi),約翰遜引進了大批亞洲資本主導的項目,同時劃出幾十塊開發(fā)熱土供人競標,給倫敦的長遠規(guī)劃,特別是城市的容納能力鋪平了道路。應該說,邁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倫敦在歐洲城市中仍具有無可爭議的標桿地位,而且她的歐洲橋頭堡作用日益顯著。
英國智庫經(jīng)濟學與企業(yè)研究中心預計,2014年倫敦的經(jīng)濟增速將達4.2%,明年將達3.4%。到2019年之前,倫敦經(jīng)濟總量將累計增長15.4%,增幅稱冠全英。而到2019年,倫敦G D P占英國G D P的比重將由目前的四分之一左右上升至三分之一左右。
應該說,約翰遜回歸威斯敏斯特(即英國議會)對于遭遇民意瓶頸的保守黨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約翰遜在選民特別是年輕人當中具有較高的人氣,屬于當仁不讓的明星政客,他此時挺身而出,無論其個人政治抱負如何,是否會攪亂卡梅倫內(nèi)閣的權(quán)力格局,起碼從眼前來看,這對于該黨2015年的大選是有很大裨益的。其次,在英國與歐盟關(guān)系上,卡梅倫對黨內(nèi)后座議員,特別是深藍議員的控制力不強,而約翰遜是鐵桿的泛歐懷疑論者,若運用得當,他將是卡梅倫團結(jié)黨內(nèi)力量的一名悍將。
作為回報,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若能夠在明年贏得大選,他必將給約翰遜要職(過去約翰遜擔任過保守黨影子內(nèi)閣文化次長和教育次長),當然,這得有兩個前提,第一,約翰遜能夠成功搶得議會議席;第二,保守黨能夠連任。(吳心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 最嚴調(diào)控下滬深房價仍漲 人口老齡化影響三四線樓市
- 樂天大規(guī)模退出中國市場 供應商趕赴北京總部催款
- 北京16家銀行上調(diào)首套房貸利率 封殺“過道學區(qū)房”
- 10萬輛共享單車僅50人管遭質(zhì)疑 摩拜ofo優(yōu)勢變劣勢
- 去年聯(lián)通、電信凈利潤均下滑 用戶爭奪漸趨白熱化
- 奧迪否認“官民不等價”:優(yōu)惠政策并非只針對公務員
- 季末銀行考核在即 一日風云難改“錢緊錢貴”現(xiàn)狀
- 美圖7小時暴跌四成 虧損業(yè)績?nèi)绾沃?00億市值受拷問
- 監(jiān)管重壓下P2P退出平臺增加 網(wǎng)貸行業(yè)進入冷靜期
- 配資炒股虧損逾百萬 股民將信托公司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