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出海 高科技企業(yè)需“全球化基因”
- 發(fā)布時間:2014-08-15 07:52:2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注于上市的阿里巴巴,暫時無法入股美國社交軟件Snapchat,但這絲毫沒有降低人們對這樁交易的關注度。畢竟,之前有分析人士稱,這場投資或使Snapchat的自身估值達到100億美元。
在這場交易背后,是騰訊、阿里等國內大型互聯網企業(yè)頻頻資本出海,尤以美國為主要目的地。這種投資行為并非只應屬于大企業(yè),中小型企業(yè)同樣也要在海外搶灘登陸。
“企業(yè)應該從誕生開始就有自己的全球化視野。”郭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郭戎是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科技投資研究所所長,也是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秘書長。在他看來,企業(yè)無論規(guī)模大小,只有具備這種“全球化基因”才能勝出。
本土資本在海外
相比于阿里此番投資計劃流產,騰訊顯然已經捷足先登。有媒體發(fā)現,騰訊出現在Snapchat的B輪投資名單里,投資發(fā)生在去年6月,總金額8000萬美金,騰訊是領投方。其他機構還包括:SV Angel、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Benchmark、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 和 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
Snapchat是一款“閱后即焚”照片分享應用,主要特點是所有照片都有1到10秒的生命期,之后自動銷毀。這原本是斯坦福大學生埃文·斯皮格爾和鮑比·莫非的產品設計課作業(yè)項目,前者目前是Snapchat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據悉,自2011年9月上線至今,Snapchat每天的用戶上傳照片量已達到1.5億張,成為Instagram的主要競爭對手。
騰訊和阿里的資本在海外“跑馬圈地”已經有一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騰訊這兩年的海外投資金額累計超過20億美元,除Snapchat之外,還投資了美國電商Fab,匿名社交軟件Whisper,情侶社交應用Couple,并成為韓國Kakao Talk的第三大股東。以上僅列出一部分。
而阿里更是在海外延續(xù)了國內的投資勢頭,被人調侃要“買下全世界”。除了投資即時通訊應用公司Tango,視頻游戲公司Kabam等一系列常規(guī)動作外,今年6月更是在美國本土搭建運營自己的網上商城“11 main”。
據報道,在亞洲協會與榮鼎咨詢公司(Rhodium Group)發(fā)布的《高科技產業(yè):中國對美投資的下一波浪潮》顯示,2014年中國對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投資將是爆發(fā)的一年。單就第一季度而言,中國投資者公布的高科技交易價值就已經超過60億美元,幾乎是以往每年投資額的60倍。
郭戎從這些事件里敏銳洞察到了未來:“釋放的信號很明確。未來典型的互聯網企業(yè),或者說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服務企業(yè),肯定會在全球找到它的投資目標?!?/p>
很小也要很全球
在高科技領域,資本競逐海外市場,不應僅僅是大企業(yè)的狂歡。
“對于國內中小型高科技企業(yè)來講,過去有一個誤區(qū),認為企業(yè)小可以關起門來先發(fā)展。”郭戎告訴記者,從制度和技術兩方面來看,這種觀點已經過時。
從制度上看,受惠于全球化的影響,投資、貿易、貨物運輸、服務等制度上的便利不斷加強。從技術上看,整個世界更加互聯網化,世界更平,聯系更緊。
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指出,全球化經歷了三個偉大的時代。全球化1.0時代,從1492年到1800年,主導力量是國家實力;全球化2.0時代,從1800年到2000年,主導力量是跨國公司;我們現在身處全球化3.0時代,個人成了主要元素,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輕松實現自己的社會分工。同時,世界范圍內個人以及小團
體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過去由于制度和技術上的壁壘,有些企業(yè)沒有全球化的比較,活得挺舒服。未來這種全世界量級的比較和競爭,將發(fā)生在大家周圍?!惫直硎?,正因為這樣,企業(yè)即便很小,也要很全球,才能長遠發(fā)展。
除了企業(yè)外,投資機構也開始瞄準美國高科技市場,雖然目前并沒有太活躍的表現。郭戎認為,在未來,國內會有更多的風險投資機構青睞美國市場,從初創(chuàng)期的企業(yè)開始投資,未來該企業(yè)可能在納斯達克、紐交所掛牌,也有可能在國內的深交所、上交所掛牌。至于說采用哪一種投資形式,既要考慮到投資公司自身的定位,也要對所投企業(yè)進行考量?!盁o論如何,沒有人會把錢投給沒有希望的公司?!彼f。
在郭戎看來,一定期限內的回報率,是投資者對高科技型企業(yè)考量的主要因素,這就包括了技術先進程度、市場拓展速度等許多方面。
趨勢如此,作為高科技企業(yè)的代表之一,中國互聯網企業(yè)更應該積極加入這場“狂歡”,無論體量大小。
人才為重,風險猶存
據報道,2011年5月,騰訊聘請前高盛紐約分公司總經理詹姆斯·米歇爾(James Mitchell)出任首席戰(zhàn)略官。此人在高盛主要負責通訊、傳媒及娛樂等行業(yè)的研究團隊。去年3月,小米任命前谷歌安卓業(yè)務高管雨果.巴拉擔任其全球副總裁。今年8月1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任命谷歌前發(fā)言人Jane Penner擔任該集團副總裁,負責集團投資者關系事宜。
類似引入美國本土管理人才的例子還有不少。業(yè)內有分析認為,這么做有助于進一步強化與海外市場的聯系。
“不僅僅是拓寬海外市場?!惫终f。他認為,要把一家本土企業(yè)做成世界性大企業(yè),思維方式和整個運營模式都需要大幅度提升,而這是人才的重要性所在?!叭瞬藕凸芾砣蚧?,是必須過的一關?!惫指嬖V記者,目前國內許多創(chuàng)業(yè)團隊都有國際化的背景,甚至“在興趣小組階段,就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加入?!?/p>
即便有天時地利人和,本土企業(yè)海外投資的風險依舊不容小覷。不僅前期考察的信息發(fā)現成本很高,而且在投資過程中還面臨跨文化、匯率問題等許多風險。
小心駛得萬年船,郭戎認為,科技企業(yè)海外投資要“量身定做”,充分考慮如何通過海外投資和并購,服務自身的成長。另外,海外投資越發(fā)頻繁,各種中介機構也隨之產生。選擇優(yōu)秀的中介機構,能幫助企業(yè)規(guī)避許多風險。
“總體來說,海外投資的風險成本比以前大幅下降了。”郭戎說。
對于國內的互聯網企業(yè)來說,只有敢于在海外市場的藍?!皳羲Ю铩保侥堋白孕哦倌辍?。這種“全球化基因”,有關發(fā)展,無關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