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三代技術突破為核電重啟鋪路 審批年內有望井噴

  • 發(fā)布時間:2015-01-22 07:27: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yè)文

  2015年伊始,核電重啟信號頻頻釋放。業(yè)內普遍認為,停滯了4年多的核電審批工作目前“萬事俱備”,只待發(fā)令槍響。而在核電新項目有望在國內大批落地的同時,中國核電裝備也正緊隨高鐵,加快走出去步伐,目前已初顯成效。

  期待已久的核電重啟并未在2014年“破冰”,這多少有些令人遺憾!但業(yè)內普遍認為,停滯了4年多的核電審批工作目前已經準備就緒,只待發(fā)令槍響。而且,按照去年年底公布的發(fā)展規(guī)劃,今年還有10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容量亟待開工,因此,有業(yè)內人士預計,今年內要啟動的核電項目或將出現“井噴”!

  2014年年底,國務院印發(fā)《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qū)啟動新的核電項目建設,研究論證內陸核電建設。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統(tǒng)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運核電機組22臺,總裝機容量2010萬千瓦;在建機組26臺,規(guī)模2800萬千瓦。也就是說,按照上述規(guī)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2015年到2020年6年時間需新建裝機4000萬千瓦,每年平均需要開工6臺機組。

  但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fā)展核電最重要的原則還是“安全第一”,因此核電項目獲批還是會穩(wěn)步推進,“成熟幾個批幾個,不會出現所謂的審批‘高潮’,2020年的目標可能比較難實現了,因為時間可能不夠”。

  “確保安全”

  是核電重啟前提

  “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導致國內核電停止審批的直接因素就是日本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事故。

  早在2012年通過的《核電安全規(guī)劃(2011-2020年)》中,就提出要求,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該規(guī)劃稱,“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發(fā)展核電,必須按照確保環(huán)境安全、公眾健康和社會和諧的總體要求,把安全第一的方針落實到核電規(guī)劃、建設、運行、退役全過程及所有相關產業(yè)。要用最先進的成熟技術,持續(xù)開展在役在建核電機組安全改造,不斷提升我國既有核電機組安全性能”。

  去年6月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再次提出要求稱,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qū)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作出批示指出,希望弘揚傳統(tǒng),聚焦前沿,全面提升核工業(yè)競爭優(yōu)勢,推動核電裝備“走出去”,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為把我國建成核工業(yè)強國而繼續(xù)奮斗。

  有核電業(yè)內人士稱,核電有“兩個千分之一”的定量安全目標:第一,反應堆事故對核電廠附近的個人或居民群體可能產生的急性死亡風險,不應超過由于其他事故而普遍受到的急性死亡風險的0.1%;第二,反應堆事故對核電廠附近的個人或居民群體可能產生的晚期(癌癥)死亡風險,不應超過由于其他原因產生的癌癥風險的0.1%。研究表明,只要核電廠每堆年發(fā)生堆芯嚴重損傷的概率小于萬分之一,每堆年發(fā)生大量早期放射性釋放的概率低于十萬分之一,就能實現兩個千分之一的安全目標。

  監(jiān)測結果顯示,我國運行核電廠流出物排放均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控制值。核電廠輻射環(huán)境監(jiān)測結果表明,秦山核電基地、大亞灣/嶺澳核電廠、田灣核電廠、紅沿河核電廠等核電廠外圍各種環(huán)境介質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與歷年相比,均未見明顯變化,對公眾造成的輻射劑量遠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劑量限值。

  業(yè)內人士分析,去年核電遲遲未能重啟,主要還是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而第三代核電技術的成熟,讓“核電重啟”的前期準備做得更加扎實和充分。

  去年12月份,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這標志著中國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獲得國際認可,技術層面獲得了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中國邁入“三代核電技術”國家的行列。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此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第三代安全標準是對第一代、第二代標準的“全新突破”。

  未來5年

  將迎來重大機遇期

  作為“十二五”規(guī)劃最后一年的2015年,核電審批面臨的任務還很重。招商證券最新研報顯示,按照核電項目5-6年的建設期來看,目前尚有1000萬千瓦的缺口亟須在2015年動工。按照當前的規(guī)劃,大部分規(guī)劃的項目今年將啟動,預計未來不久將會啟動新一輪的核電項目招標。

  另外,為了實現“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的發(fā)展目標,未來5年核電審批速度必將加快。安信證券研究中心新能源行業(yè)分析師華鵬偉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為了完成目標,今年至少要有6-7臺機組獲批,未來5年也將以這樣的速度穩(wěn)步推進。

  原能源部部長黃毅誠也曾向媒體表示,中國制定的核電發(fā)展計劃是很難完成的,要想完成目標,就需要在2015年投入9臺核電機組。

  從去年上市的中廣核來看,2015年預計有5臺機組投產,該公司副總裁蘇圣兵向有關媒體表示,到2015年底,中廣核預計將有16臺在運核電機組,分布在5個核電基地。其中,已上市的中廣核電力2015年預計有4臺新機組投產,包括紅沿河3號、4號機組,寧德3號機組,陽江2號機組,還有未納入上市公司范疇的中廣核防城港1號機組。

  據了解,從大亞灣兩臺核電機組在運發(fā)展至今,中廣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和全球在建規(guī)模最大的核電建造商。據中廣核1月20日通報,截至2014年底,該企業(yè)在運核電基地擴大到4個共計11臺機組,在運裝機容量達1162萬千瓦,保持國內首位;同時,在建機組達到13臺,裝機容量1550萬千瓦,繼續(xù)保持全球第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