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舉債中央不救 上萬融資平臺改革啟幕
- 發(fā)布時間:2014-10-08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國慶期間,中國政府網發(fā)布的關于地方債管理的消息引起各界廣泛關注,這不僅關乎地方政府舉債償債問題,還將影響到上萬家地方平臺公司的命運。
10月2日,中國政府網發(fā)布消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并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
由于目前各級地方政府都成立了自己的平臺公司,規(guī)模有上萬家之多。有專家向記者表示,長期以來擔任政府融資重任的融資平臺要么回歸市場,要么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融資平臺不得新增政府債務
《意見》是國務院首次發(fā)文全面規(guī)范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也標志著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完整制度框架基本建成。
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即解決“怎么借”、“怎么管”、“怎么還”的問題,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規(guī)??刂疲瑖栏裣薅ㄕe債程序和資金用途,把地方政府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實現“借、用、還”相統一。
《意見》提到,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權限,建立規(guī)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而對過去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舉債的方式,《意見》明確提出,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
最新審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0.88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6萬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4萬億元。
財政部測算,如果將后兩類債務按近年來政府實際代償比例折算,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有12萬億元,其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舉借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超過4萬億元。
目前,各級地方政府均成立了自己的平臺公司,由于舉債主體、舉債程序不透明,債務沒有納入預算管理等問題,導致地方債數額每年增長的同時風險不確定。此次 《意見》出臺,這類上萬家的融資平臺將迎來大洗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表示,眾多融資平臺需分類清理,對于純粹只有融資功能的平臺要逐步取消或并入其他企業(yè),有些平臺則可改造成為PPP類的企業(yè),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契約形成合作。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的相關剝離工作已展開。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向記者表示,“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和“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是兩個互相關聯的舉措,他預計實現剝離融資平臺的政府性債務仍需幾年時間。
以前由融資平臺公司融資的項目在職能剝離后應如何處理?財政部預算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有三種渠道。其一,對商業(yè)房地產開發(fā)等經營性項目,要與政府脫鉤,完全推向市場,其債務等同于一般競爭性企業(yè)的債務。其二,對可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準公益性項目,要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其債務由項目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舉借和償還。其三,對沒有收益、難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純公益性項目、確需舉債的,由政府發(fā)行債券融資。
地方可通過處置資產等方式償債
在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方面,《意見》首次提出了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機制。財政部根據各地區(qū)一般債務、專項債務和或有債務等情況,測算債務率、新增債務率、償債率以及逾期債務率等指標,評估各地區(qū)債務風險狀況,對債務高風險地區(qū)進行風險預警。
《意見》最受人關注的莫過于此:“要硬化預算約束,防范道德風險,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
由于此前地方政府舉債由中央政府兜底,這讓地方債務急劇飆升。經濟學者馬光遠認為,各級地方政府之所以大肆舉債,一是借多少錢不用考核和約束,二是地方政府相信如果還不了中央政府一定會還。他說,“如果以后中央對地方政府的債務真正能做到‘見死不救’,對規(guī)范地方舉債行為,將會起到極大的約束作用。”
如果出現地方政府無法還債的情況怎么辦?《意見》提出,地方政府出現償債困難時,要通過控制項目規(guī)模、壓縮公用經費、處置存量資產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償還債務。地方政府難以自行償還債務時,要及時上報,本級和上級政府要啟動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和責任追究機制,切實化解債務風險,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在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和在建項目后續(xù)融資方面,《意見》提出,抓緊將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意見》同時對債權人尤其是金融機構也提出明確要求:“金融機構等不得違法違規(guī)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資,不得要求地方政府違法違規(guī)提供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