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10日宣布,將37家中國大陸企業(yè)和學校列入美國企業(yè)應謹慎對待的“未經核實”實體的危險名單。入單的包括汽車技術、液晶材料、精密光學、電子、機床生產領域的企業(yè),以及廣東工業(yè)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同濟大學以及位于西安的兩所學校等。名單上還有6家香港機構及阿聯酋、馬來西亞等少數機構。
“未經核實”的實體名單過去人們不太熟悉,據分析這不是個禁運名單,但因為麻煩,有時供應商會把它當作禁運,導致它的實際效果大于法律效果。
這是美國打擊中國高科技產業(yè)的又一新招,反映了在高科技領域同中國“脫鉤”的激進主張仍在發(fā)酵。一些美國精英認為中國的現代化能力主要是通過與西方、特別是與美國公司的合作“偷來的”,并且相信“脫鉤”就能遏制中國接下來的繼續(xù)發(fā)展。
同在10日,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美中貿易談判繼續(xù)取得進展,已基本確定了一個監(jiān)督未來協(xié)議執(zhí)行的機制,包括雙方設立一個執(zhí)行辦公室。這被在第一時間解讀為兩國經貿談判突破了一個簽署協(xié)議的最大障礙。
上述兩個消息哪一個更代表中美經貿關系今后的走勢呢?我們相信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時都會感到猶豫。
美國下決心維護本國高科技企業(yè)領先的絕對優(yōu)勢,而現代高科技企業(yè)離不開龐大市場的滋養(yǎng)。中國是美國從航空到電子技術最大的海外市場,一旦與中國隔絕,美國的很多技術密集型企業(yè)就會失去來自市場的很大一塊動能,美國農業(yè)也將出現產能萎縮。這決定了美國一定會維持與中國擴大貿易的基本態(tài)度。
與此同時,通過限制對中國關鍵設備和技術的出口,美方希望癱瘓中國科技進步所需的研發(fā)能力和產業(yè)鏈條,將中國困在對美依附性的位置上,從而確保美國絕對領先的地位永不受到挑戰(zhàn)。
美國扒拉如意算盤的聲音很響亮,換位思考一下,這也基本可以理解。但美國想的簡單了一些,仿佛用加減乘除的簡單算術來計算中美21世紀微積分級別的經貿合作。它給自己算得太好了,有一種孩子般的任性。
中美簽署經貿協(xié)議看來是大勢所趨,但它不太可能成為中美經貿領域風平浪靜的轉折點。多向中國賣對美國國家安全無害的東西,同時越來越對中國可能從兩國經貿合作中“學會點什么”疑神疑鬼,華盛頓的這種貪婪加小心眼必將越來越嚴重,這對中美經貿關系勢必形成長期困擾。
駕馭這樣的中美經貿關系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中國卻有可能把它繼續(xù)朝著互利共贏的方向引導。這是因為:
第一,中國同時具備強大的工業(yè)生產能力和市場消化能力,我們與美國進行利益交換的潛力幾乎無窮無盡。美方試圖限制我們的某一種利益,但它無法做全方位的限制,中國有堅持平等互利原則的資本。
第二,美方大大高估了向中國開展各種技術禁運所能產生的效果。中國的科技進步能力是體系性的,它的主要動力要素都是內在的,美方禁運所制造的空白只能是非常局部的,在這個體系中很容易被自主創(chuàng)新和其他替代方式消化。
第三,全球化作為新的生產和消費體系已經高度機制化了,不斷向這個體系涌來的新動力遠遠強于少數國家私劃自留地所產生的負面作用。這不以美國一方的意志為轉移。
中國已經將自己國家的命運牢牢掌握在本國的手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了2019年世界經濟的增長預期,卻上調了對中國的同一預期,這是對中國應對中美貿易戰(zhàn)能力的樂觀評價。中國的繼續(xù)前進既有慣性因素,也有內生新動力的作用。我們只需繼續(xù)保持一顆平常心,盡量做好自己能夠把控的每一件事,本段拉力賽的高分就將在前面等著我們。
(責任編輯:李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