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偉談互聯(lián)網金融:希望我們最終活下來
- 發(fā)布時間:2015-05-15 16:43:39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中國網財經5月15日訊(記者 王穎)近日在京舉辦的“中國金融論壇”上,金鹿金融易聯(lián)天下總裁張伯偉在會上演講時公開表示——“互聯(lián)網金融不能只是P2P”。會后在與中國網財經記者的交流訪談中他將此觀點進一步細化并明確,尤其向記者提出一個“值得期待與看好的”互聯(lián)網金融發(fā)展新概念——互聯(lián)網資產證券化。
全球化的重要課題
“資產證券化是各個國家都在研究的課題。”這是張伯偉的開場白。
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xiàn)金流為支持,發(fā)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張伯偉指出,資產證券化帶來的最大好處便是可將優(yōu)質資產從企業(yè)剝離裝入保底公司,至此融資主體便從企業(yè)轉為地方政府,融資匯率便可實現(xiàn)直降,因而無論在資金的流動性或是利率上,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
但由于要通過律所確定法律機構、通過專業(yè)評級機構進行評級定價,資產證券化的服務成本往往很高,因此除了大型銀行等機構,現(xiàn)下的互聯(lián)網金融機構并無條件享受此種服務。
“但銀監(jiān)會今年提出在證券化市場的重要舉措,其中之一便是允許準金融機構之間進行非標資產的證券化交易,我們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的手段讓資產證券化實現(xiàn)自動化,便大大提高了資產流動性?!睆埐畟ハ蛑袊W財經記者介紹。
張伯偉同時表示,如今已跟重交所、江蘇北通交易所有所合作,也希望跟更多交易所達成合作,“希望將非標資產在這些交易所上進行掛牌,我們自己進行法律評級與定價等工作,以做到在其平臺上進行標準化交易。”
而對于市面上流傳的“資產證券化大部分都是針對不良資產”的觀點,張伯偉也表示了否定的態(tài)度:“銀行的資產證券化是將最優(yōu)質的資產低利潤轉出。不良資產的資產證券化只是資產證券化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都是優(yōu)質資產?!?/p>
“比P2P更適應中國”的M2M
張伯偉提到的互聯(lián)網資產證券化綁定著一個新名詞,market to market,簡稱M2M。
“P2P的模式在類似美國這種相對信用較為完善、能夠實現(xiàn)貸款用戶所有信息透明化的市場中可以順利運作,但在中國一方面存在道德風險積聚,另一方面民政、司法以及信用體系均不透明,因而盡管有充分的市場需求,但融貸雙方沒有足夠的信任機制,并不適合采取P2P模式?!睆埐畟ト缡菍χ袊W財經記者指出。
在張伯偉提到的M2M中,所謂market其實是類似于一個一對多交易市場的金融機構,讓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進行交易,互相承擔回購、擔保等責任,如此便可盡量避免在不完善的市場中出現(xiàn)由個人對個人自由買賣而帶來的欺詐風險。
“M2M模式如同美國的做市商制度,有多家機構對多家機構進行集體競價,一旦出現(xiàn)用不良資產作假,其他機構邊把電子簽章化的資產全部售賣將其套牢。”張伯偉如是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解釋,“這套機制給客戶多預備了一套市場化的風控,通過交易去判斷資產的安全狀況,競價而出一個較為公允的市場化價格之后,再向理財客戶進行發(fā)售。”
盡管M2M模式的運作相對于P2P模式中間隔了一層market的風險把控,但張伯偉仍然坦承資產證券化依然有其既有風險須待注意。
“資產證券化本身一部分內容就是確定法律結構,因此平臺風險是不存在的,主要風險來源于資產承接方,主要風險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在次貸?!睆埐畟ハ蛑袊W財經記者指出,“風險跟收益是對等的,要學會分散?!?/p>
“資產證券化尚需積累”
張伯偉在介紹自己的平臺時提到,如今排名前100的互聯(lián)網金融公司已有三十多家與其簽約達成合作,合作的線下資產提供方約二十多家,同時,他也堅定地表示:“一定會跟傳統(tǒng)金融機構進行合作?!?/p>
在張伯偉看來,傳統(tǒng)金融機構上的資產證券化尚需積累,“但不是資產證券化本身的問題,而是中國的金融市場還不夠成熟,沒有成熟到有大量的流通性與優(yōu)質的資產來進行證券化交易。”而提到目前發(fā)展初展風頭的互聯(lián)網資產證券化能不能做大,張伯偉也坦率表示,首先取決于國家的政策是否支持。
“證券化本身的概念國家一定是大力支持的?!睆埐畟χ袊W財經記者指出,“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能夠真正落實到實體經濟的政策,資產證券化是中國針對經濟發(fā)展采取的相當重要的手段,隨著國家經濟發(fā)展速度承壓越來越大,更會在這方面有所加強?!?/p>
“一旦國家意識到互聯(lián)網資產證券化的優(yōu)勢與好處,既有運營與資金的低成本,又有高流動,我相信國家一定是會扶持的。”張伯偉滿懷憧憬地表示。
而對于未來是否會遇到更多同類型機構與自己形成競爭態(tài)勢,張伯偉則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互聯(lián)網金融的一大特點便是‘看起來都能做,最終永遠是大魚吃小魚’,最后在某個特定領域能留下一兩家機構,便是最多了?!?/p>
“我們做得早,也希望能是我們最終活下來。”張伯偉笑著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