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財經(jīng) > 理財 > 職場 > 正文

字號:  

起底杭州高校青年教師收入:入職7年講師年薪7萬

  • 發(fā)布時間:2014-08-08 16:37:01  來源:人民網(wǎng)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四分之一高校青年教師是“月光族”?

  面臨職稱、科研、房子“三座大山” 青年教師日子過得挺緊巴有教授直言現(xiàn)行高校薪金制度不夠靈活 可參考國外大學模式

  前不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薪酬管理研究分會課題組發(fā)布的一項有關(guān)高校教師的收入調(diào)查,引起社會廣泛關(guān)注。調(diào)查顯示,高校教師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占47.7%,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下的占總?cè)藬?shù)的85.9%;青年教師中近1/4的人收不抵支。

  該調(diào)查涉及全國84所高校,樣本超過13萬個。課題組指出,高校教師現(xiàn)有收入非常缺乏競爭力。而綜合調(diào)查結(jié)果還可以發(fā)現(xiàn),10萬元幾乎成了高校青年教師年收入的“天花板”。

  就此,記者采訪了多位杭城高校青年教師,對他們的收入現(xiàn)狀進行了大起底。

  樣本1

  教學崗位

  在杭州想買房有點難

  前段時間,一封由南京某高校青年教師寫給大學校長的辭職信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流傳甚廣。信中說:“學校周圍的房價已漲到每平方米八九千了,遠在江寧的房價也到了四五千;菜場的肉價已到了十幾元每斤??晌业墓べY是區(qū)區(qū)2500塊大洋!”

  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不少高校老師都關(guān)注過這條新聞,并感同身受。“我現(xiàn)在的收入,老實說生活壓力真的很大?!睎|北人張雯(化名),在杭城某大學任職已經(jīng)7年了,目前職稱是講師。她說,自己的7萬左右年收入分為兩個部分:基本工資和課時津貼?!耙驗槭侵v師,所以學校給我安排的課時并不多,課時津貼也不高。有些同事剛進來時職稱是助教,課時安排得更少,津貼系數(shù)也更低,他們一年可能只有五六萬元收入?!?/p>

  “我在學校宿舍呆了7年,月租650元。在杭州,我根本不敢想買房,動輒一萬多的房價,現(xiàn)在的收入根本負擔不起?!睆場┯X得,高校教師是知識型工作者,他們追求的更多的是教書育人的興趣、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以及職業(yè)和收入的穩(wěn)定性,但保障性收入的比例太低,可能會導致教師不安心本職工作,有后顧之憂。

  樣本2

  行政崗位

  日常開支都要精打細算

  李棟(化名),河南人,大學學的是會計專業(yè),畢業(yè)后來到杭州某大學做行政崗位?!霸鹿狻保顥澯靡粋€詞,概括了他目前的收入情況。

  “我的工資主要由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兩部分組成,除去各種稅費,一個月到手也就四五千元?!蹦壳?,已經(jīng)在杭州成家,不僅要養(yǎng)房、養(yǎng)車,現(xiàn)在還有了孩子。李棟說,這四五千元的工資怎么花都要精打細算。

  李棟在現(xiàn)在任職的大學8年了,工資基本沒怎么漲過,學校的工資結(jié)構(gòu)都是定死的,一眼看得到底?!拔椰F(xiàn)在是科級,只要職稱不提,工資變化不大。”李棟說,學校對行政人員的課時有限制,所以課時津貼也很少。他曾想過去做兼職補貼收入,但因為工作是坐班制的,時間卡死了,也就斷了這個念想。雖然大學老師做兼職的情況不少見,但對青年教師來說機會寥寥,企業(yè)更愿意聘用科研成果突出、經(jīng)驗豐富的教授做顧問。

  相比李棟,杭州某高校教師孫剛(化名)的日子稍微好過一點。孫剛1999年進入該大學,目前在學校黨辦做秘書,科級。按照實際到手的錢計算,孫剛的收入情況:基本工資1000多,績效工資4000多,住房補貼+公積金4000多,年收入大概在10萬上下。

  這份收入孫剛覺得偏低,需要“掰著手指頭花”,但看看學校里處級崗位的同事,年收入也才14萬—15萬。剔除房貸、人情往來、基本生活開銷后,他每個月也剩不下多少錢?!敖衲暌患胰谌チ藦B門,一個月工資就沒了。本來還想去青海,想想開銷大,也就打住了?!?/p>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來自城市的青年教師比來自農(nóng)村的青年教師負擔更輕一些,主要原因在于家在城市的老人,醫(yī)療等社會保障相對更好。

  是否可以弱化“職稱”概念 收入分配參考國外大學模式

  浙江工業(yè)大學教授翁杰對高校薪金分配有過研究。他坦言,目前的薪金制度確實存在一些缺陷。

  “不夠靈活。”翁杰說,目前教師的收入和職稱掛鉤,職稱越高,收入越高,而評職稱,則需要一定的科研成果。平時課時費低,科研立項后有獎金補貼收入,種種客觀原因無形中把青年教師往科研這條路上推,所以大學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狀況非常普遍。但事實上,青年教師要申請到好的科研項目比較困難,所以這也讓他們的處境更艱難。

  “目前,各高校對教師的薪金制度也在改革,力度不一。”翁杰覺得,科研、職稱不應該成為衡量教師價值的唯一標準。前段時間,清華大學解聘女教師鬧得沸沸揚揚,原因是這位女教師重教學忽視科研,但事實上這位老師很受學生愛戴。同樣的,清華大學“9年未評職稱的老師須離職”的制度,也很值得商榷。

  “大學應該是把培養(yǎng)人才放在第一位,重視教學的老師一樣值得鼓勵。甚至在收入分配上可以向這些老師傾斜,而不是只有職稱這一條硬杠杠。這樣青年教師提高收入的彈性空間就更大了?!蔽探苷f。

  他還提到中國高校的分配制度可以參考國外大學模式。“一個老師來應聘,直接和校方談,校方會向老師提要求,老師則向校方提薪酬要求。這樣每個老師的教學目標不一樣,薪酬也不一樣,但老師們都會對自己的收入滿意?!蔽探苷J為,每位老師專長不同,不管教學還是科研,只要能達到學校預期目標,就能得到相應報酬。

  延伸閱讀

  青年教師的“三座大山”

  采訪中,高校青年教師普遍反映,職稱、科研、房子是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不管是行政崗位還是教學崗位,大部分青年教師的收入都差不多。而10萬這個數(shù)字,的確像“天花板”一樣難以突破。

  記者了解到,目前多數(shù)高校教師薪酬體系都有相對固定的標準:走教學路線和行政路線的待遇,有大致對等關(guān)系,講師與科級相當,副教授與副處級相當,教授與正處級相當;高校工資待遇向一線教師傾斜;一線教師收入也有高低,看教學評價和科研兩方面。其中,教學評價主要是指教師的課時量、學生滿意度、學??荚u等;科研主要是指教師的立項課題級別、數(shù)量以及論文發(fā)表情況等。

  若干年前,課題經(jīng)費也是教師收入的一項來源,但理工科跟文科的經(jīng)費額相差較大,理工科某項課題拿到幾十萬不是大問題,而文科課題一般也就是幾萬。不過目前課題經(jīng)費控制得很嚴,經(jīng)費中的勞務費、差旅費等都有比例限制。

  當然,高校畢竟是個教學育人的單位,作為政府部門和高校自身,需要對當前的薪酬體制加以改革完善,使其更加科學合理。而對廣大中青年教師來說,更需要在教學、科研中有所作為。只有雙管齊下,“三座大山”的壓力才能有效緩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