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投資提示 > 正文

字號:  

債基要贖回嗎?

  • 發(fā)布時間:2016-05-05 14: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進入4月份,債市開始調整,一時間仿佛才“水光瀲滟晴方好”,就“山色空蒙雨亦奇”,債市的小船說翻就翻,就連“當初是你要發(fā)債,發(fā)債就發(fā)債”的歌曲也來助興。在悲觀情緒相互傳染的時候,債市在4月底連續(xù)幾天放彈。債市回光反照,到了說再見的時候,還是只是假摔,明日愁來明日愁?買債基的投資者該贖回嗎?

  最近債市的“痛點”如下:

   杠桿――風險被高估

  杠桿牛,來得快,去得快。去年的股市讓人對杠桿心生余悸,對于大部分市場參與者來說,不如沒有牛市。正如股諺所說“牛市虧錢”。對于股市,杠桿是一個新事物,但債券市場從來就是一個杠桿的市場。有一個基本的邏輯,收益預期性強的產品才好加杠桿,收益不穩(wěn)定的產品加杠桿就是賭博。債券產品的杠桿有兩個,一個是外部杠桿,通過劣后的結構撬動優(yōu)先的資金。這種方式在2014年之后,逐步變少,主要原因是債券收益下降,優(yōu)先端,主要來源是銀行,收益要求比較高,對于劣后來說,性價比差,這類產品逐步淡出。債券私募產品中,這類結構化在2012、2013年比較流行。另一個杠桿是產品自身杠桿,通過債券的循環(huán)質押提高收益率,本質是套取市場利率與債券利率之間的差價。從接觸到的私募與券商來看,在2015年底,基本杠桿水平都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大部分低于2倍。公募債券基金杠桿更是不得高于1.4倍。

  債券的考量因素,一是品種,是利率還是信用,二是久期,放多長,三是杠桿,何時大,何時小。好的投資經理,在這三個緯度處理得勝人一籌。債市杠桿并不是一個新的因素,并不可怕。目前債市的總體杠桿其實不高。我們用本幣債券托管量/(本幣債券托管理-待購回債券余額)來算個總帳。下圖是來源于中信證券研究報告:

  二、滯脹?或許擔憂太過

  中國鐵物違約,把信用債市場敏感的神感推進一層。一位私募基金經理甚至說,債市還是能投的,但不包括信用債。事實上,4月份利率債與信用債一起調整,國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經濟走好,信用風險就不會大規(guī)模暴發(fā),假如信用風險暴發(fā),印證經濟仍差,那利率品種就不會調整。從債市的調整來看,市場參與者擔心的只能是滯脹。

  那么會滯脹嗎?

  安信證券在關于滯脹的一系列報告中,回顧了歐美日等發(fā)達經濟體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出現普遍性滯脹現象。認為滯脹期有六大因素,其中四大因素比較相似:經濟下臺階;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價格受非市場化因素影響;經濟轉型升級。另外兩個因素存在差異:“石油危機”導致大宗商品上漲;經濟傳導的時間差。他們的結論是,從供給收縮的角度來看,還不能完全排除掉由此而引發(fā)“滯脹”的可能性,但總體上有理由傾向于滯脹可能性不大。招商證券回顧了印度、阿根廷、巴西滯脹的歷史,認為這三個多年滯脹的國家無一例外,均是高消費、低儲蓄、低投資,與文化根源有關。鑒于中國當前高貨幣存量,貨幣政策仍然要對通脹走勢保持一份警惕,但從數據對比研究來看,中國暫時還不具備長期滯脹的條件。國信證券認為持續(xù)滯脹是一種非常少見的歷史情境。從美國過去200 多年歷史來看,持續(xù)的滯脹基本都是出現在特殊年代(一戰(zhàn)、二戰(zhàn)、石油危機),基本都是源自供給端出現明顯問題。 目前產能過剩環(huán)境不具備持續(xù)滯脹的基礎,經濟環(huán)境更類似“復蘇”而非“滯脹”。

  3月份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利潤總額同比增速較1-2月份大幅提高6.3個百分點。這里面主要因素是房地產投資增速的反彈,基建投資的高增長。4月的PMI雖處于擴張區(qū)間,但仍處于歷史低位,且大部分分項數據回落。從WIND的一致預期來看, 4月CPI一致預期在2.3%,并沒有特別強的通脹預期。好壞參半的數據,混亂的市場情緒。或許,目前情形的宏觀情形,還是要等待新數據的輸入才能更加明朗。

  三、債基要贖回嗎?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債基的歷年表現,由于私募數據較短,我們用公募數據來替代。下表是第一只公募中長期純債基金-招商安泰債券A近10年業(yè)績的表現??梢园l(fā)現,僅在2013年微虧,而同類平均均是正收益。

  年度

  業(yè)績

  同類業(yè)績平均

  2015

  7.96%

  3.96%

  2014

  16.66%

  14.98%

  2013

  -0.16%

  0.64%

  2012

  4.53%

  4.73%

  2011

  5.76%

  1.12%

  2010

  5.42%

  7.19%

  2009

  1.92%

  4.80%

  2008

  8.31%

  6.28%

  2007

  20.54%

  17.31%

  2006

  4.91%

  6.96%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這是由債券市場的特點的,它的波動性要小于股市。而且,債市有實現絕對收益的方法,比如債基可以短久期,低杠桿,至少能獲得貨幣型基金的收益。好的基金經理,能夠在適合的時候加杠桿,加久期,實現超額收益。

  在目前時點,買債基適合的做法是降低預期,2014年、15年大多數債基都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一些純債基金甚至連續(xù)2年實現20%以上。可以說,這是非常態(tài)現象,是意外之喜。今年債基要降預期,合理的估計,往后一年運作穩(wěn)健的債基收益率大概落在5%-8%之間。預期高于10%的投資者,可以離開純債基金,去尋覓其它資產,如CTA、宏觀對沖、甚至股票產品,但對于保守投資者,遠未到說再見的時候。 (本文來源:好買基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